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出众多风格迥异的诗人,其中贾岛以其独特的“苦吟”风格和严谨的格律运用而闻名,贾岛(779—843),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是中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他的诗歌以锤炼字句、讲究格律著称,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本文将从贾岛的诗歌创作特点、格律运用方式以及其在唐代诗坛的地位等方面,探讨“唐贾岛如何占格”,即贾岛如何在诗歌中运用格律,使其作品既符合规范,又独具风格。
贾岛的诗歌以“苦吟”著称,所谓“苦吟”,是指他在创作时反复推敲字句,力求精工,据《唐才子传》记载,贾岛曾因推敲“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而冲撞韩愈的仪仗,最终在韩愈的建议下选择了“敲”字,这一典故成为后世“推敲”一词的由来,贾岛的“苦吟”不仅体现在字句的锤炼上,也体现在他对诗歌格律的严格遵循和灵活运用上。
贾岛的诗风清冷孤峭,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他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其作品在格律上极为严谨,同时又能在规范中寻求变化,使诗歌既有法度,又不失灵动,这种对格律的精准把握,使得贾岛的诗歌在中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唐代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押韵,贾岛的诗歌在这些方面都极为严谨,以他的代表作《题李凝幽居》为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是标准的五言律诗,平仄安排如下(“—”表示平声,“|”表示仄声):
可以看出,贾岛的诗歌严格遵守平仄规律,同时在对仗上也极为工整,例如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鸟”对“僧”,“宿”对“敲”,“池边”对“月下”,“树”对“门”,字字对应,工整而不失自然。
尽管贾岛的诗歌格律严谨,但他并非死板地遵循规则,而是善于在必要时运用“拗救”手法,即在某些地方打破常规平仄,再通过调整其他字句来补救,使诗歌在音律上仍然和谐,例如他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的第三句“只在此山中”本应为“| | — — |”,但实际是“| | | — —”,属于“拗句”,这种拗句并未破坏整体的音律美,反而使诗歌更加自然流畅。
贾岛的诗歌语言极为简练,往往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深远的意境,剑客》: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短短二十字,却蕴含了剑客的豪情与抱负,这种精炼的表达方式,使得贾岛的诗歌在格律框架内依然能够展现出丰富的内涵。
贾岛的“苦吟”不仅是对字句的反复推敲,更是对格律的极致追求,他曾在《送无可上人》中写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可见其对诗歌创作的严谨态度,这种苦吟精神,使得他的诗歌在格律上近乎完美。
贾岛的诗歌虽然格律严谨,但并未因此牺牲意境,相反,他善于在格律的限制中寻找表达的自由,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这首诗在格律上极为工整,但意境却极为深远,尤其是“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既符合对仗要求,又营造出苍凉的氛围。
贾岛的格律艺术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宋代“江西诗派”的诗人,如黄庭坚、陈师道等,都深受其影响,他们继承了贾岛苦吟的精神,并在格律上进一步探索,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贾岛虽然仕途不顺,一生贫困,但其诗歌成就却得到了后世的高度评价,他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代表了中晚唐诗歌的一种独特风格,韩愈曾称赞他:“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风云顿觉闲,天恐文章浑断绝,再生贾岛在人间。”可见其在当时诗坛的重要地位。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730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