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明确“陟彼岵兮”四个字的正确发音:
“陟彼岵兮”的正确读音是:zhì bǐ hù xī。
由于“岵”字较为生僻,许多人可能会误读为“gù”或“kǔ”,但根据《说文解字》和古代韵书,“岵”的正确读音应为“hù”。
“陟彼岵兮”出自《诗经·魏风·陟岵》,全诗如下: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
陟彼冈兮,瞻望兄兮。
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
上慎旃哉,犹来无死!”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远行服役的游子,登上高山遥望家乡,想象父母和兄长对他的牵挂和叮嘱,全诗情感真挚,表达了古代人民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切眷恋。
“陟”在甲骨文中由“⻊”(足)和“步”组成,表示“登高”或“上升”。《说文解字》解释:“陟,登也。”在古代文献中常见,如:
“彼”是代词,指“那”“那个”,与“此”相对,在《诗经》中常用于指代远方或特定对象,如:
“岵”指“有草木的山”,与“屺”(qǐ,无草木的山)相对。《尔雅·释山》解释:“多草木,岵;无草木,屺。”
“兮”是古代诗歌中的语气助词,常见于《诗经》《楚辞》,用于表达感叹或延长音节,如:
《陟岵》是中国古代最早表现游子思乡的诗篇之一,诗中通过“登高望远”的意象,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这种情感在后世诗歌中反复出现,如:
《陟岵》也反映了周代征役制度对普通百姓的影响,诗中“行役”(服役)的艰辛,以及家人对游子的牵挂,展现了古代社会的家庭伦理和民生疾苦。
《诗经》常用“比兴”手法,即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本诗以“陟彼岵兮”起兴,通过登高望远的动作,引出对亲人的思念,使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学习古诗,首先要正确诵读,理解字义和句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
《陟岵》的意境悠远,可以通过想象画面来加深理解:一位游子登上青山,遥望家乡,耳边仿佛响起父母的叮咛……这种情景交融的手法,值得细细品味。
现代文学、音乐、电影中也有许多思乡主题的作品,如余光中的《乡愁》、李健的《异乡人》等,对比古今表达方式的异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陟岵》的永恒价值。
“陟彼岵兮”虽然只有四个字,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诗经》中的一句诗,更是中国古代游子思乡的经典表达,通过正确诵读、理解字义、探究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这首古老诗歌的魅力,感受跨越千年的情感共鸣。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掌握“陟彼岵兮”的正确读法,并激发大家对《诗经》和古典文学的兴趣。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750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1-13im
2024-01-05im
2025-05-04im
2025-05-07im
2024-01-06im
2024-01-13im
2025-05-06im
2025-05-04im
2024-03-25im
2024-01-08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