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菊花被誉为“花中四君子”之一(梅、兰、竹、菊),象征着高洁、隐逸和不畏风霜的品格,而“寒菊”更强调其在寒冷季节中依然傲然绽放的特性,常被用来比喻坚贞不屈的志士或隐士。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此诗以菊花宁死不改其节的品格,暗喻自己的忠贞气节。
黄巢《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此诗借菊花表达豪迈的抱负,充满战斗精神。
这些诗句的共同点在于,诗人不仅描绘菊花的自然特征,更赋予其深刻的人格化象征。
古诗的写作需遵循一定的格律,尤其是五言、七言绝句或律诗,以下是《寒菊》诗的常见格律要求:
寒菊傲霜开,孤芳不自哀。
北风何凛冽,犹有暗香来。
西风飒飒百花残,唯有寒菊耐岁寒。
不向春光争艳色,偏于霜后展金冠。
孤高自许清如许,冷落何妨志未阑。
莫道秋深无胜景,一枝独秀倚栏杆。
寒菊诗的写作核心在于“借物喻人”,不能仅停留在描写菊花的外形,而应通过菊花的特性表达诗人的情感或志向。
通过与其他花卉的对比,突出寒菊的独特品格。
可以结合秋风、霜雪、篱笆、月光等意象,营造清冷孤高的氛围。
秋深百卉凋,寒菊独风标。
不惧严霜逼,幽香透九霄。
解析:
西风萧瑟百花残,唯有东篱菊蕊寒。
不共群芳争暖日,偏于冷露展金团。
孤标傲世谁堪侣?劲节凌霜志未阑。
莫道秋深无艳色,一枝挺立向人看。
解析: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777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5-11-2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7im
2025-04-17im
2023-06-16im
2023-05-25im
2024-01-24im
2025-04-18im
2023-06-18im
2025-04-17im
2023-05-25im
2023-06-13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