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亲切在古文中的表达方式

作者:im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阅读:96 评论:0

"亲切"在古文中的直接对应词

虽然"亲切"作为一个固定词汇在古文中并不常见,但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汇可以表达类似的情感或态度,以下是几个典型的例子:

亲(qīn)

亲切在古文中的表达方式

"亲"本身就有亲近、亲密的意思。

  • 《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这里的"孝弟(悌)"即强调家庭内部的亲近关系。
  • 《孟子·离娄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第一个"亲"是动词,意为亲近;第二个"亲"指亲人,整体表达由亲近家人推广到仁爱他人的思想

近(jìn)

"近"除了指空间上的接近,也可指情感上的亲近。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这里的"相与欢"即表达两人关系由疏远到亲近的过程。

昵(nì)

"昵"专指亲密无间的关系,有时带有过度亲近的意味。

  • 《左传·隐公元年》:"昵近小人,非国之福也。"
    这里的"昵近"指过分亲近,带有贬义。

狎(xiá)

"狎"本指熟悉、亲近,但有时也指轻慢或不庄重的亲近。

  • 《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这里的"狎"指亲近但保持尊重。

表达"亲切"情感的句式与修辞

除了单个词汇,古文中还有许多句式、修辞手法可以表达"亲切"的情感:

比喻手法

古人常用自然事物比喻亲近关系,如:

  •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以常棣花比喻兄弟之情,表达血缘关系的亲近。

称谓的运用

古人通过特定的称谓表达亲近感,如:

  • 《世说新语》中记载朋友之间互称"卿",如:"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世说新语·德行》)
    "卿"在六朝时期是朋友间的亲密称呼。

对话中的语气助词

古文中的语气词如"矣""哉""乎"等,可以增强语言的亲切感。

  • 《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孔子对子路的评价带有师长对弟子的亲切关怀。

不同文体中的"亲切"表达

书信体

古代书信常用谦辞和敬语,但关系亲密者则会减少客套,显得更加亲切。

  • 苏轼《与子由书》:"夜来月色如昼,因思吾弟,遂起作书。"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信,语言自然亲切,毫无官场客套。

诗词

诗词中常用意象表达情感上的亲近,如:

  • 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潭水之深比喻友情的深厚亲切。

笔记小说

在《世说新语》等笔记小说中,人物对话往往生动自然,体现亲密关系。

  •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安与子侄辈的互动充满家庭温情。

"亲切"的文化内涵演变

"亲切"在古代不仅指人际关系的亲近,还涉及伦理、政治和社会关系:

儒家伦理中的"亲亲"

儒家强调"亲亲为大",即亲近家人是道德的基础。

  • 《孟子·尽心上》:"亲亲,仁也。"
    将亲情视为"仁"的起点。

政治上的"亲民"

古代统治者提倡"亲民",即亲近百姓。

  • 《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强调君王应通过德行亲近宗族和民众。

文学中的"亲切"风格

唐宋以后,文学风格趋向自然亲切,如白居易的诗歌追求通俗易懂,使读者感到亲切。


现代汉语中的"亲切"与古文的联系

现代汉语的"亲切"一词,实际上是古代"亲"和"切"两个字的组合:

  • "亲"指亲近;
  • "切"指贴近、真实。

这一组合在明清小说中逐渐固定,如:

  •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见这里人物与别处不同,便觉有些亲切之感。"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786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