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文章结构解析

作者:im 时间:2025年05月08日 阅读:92 评论:0
  1. 开篇立论:以天地自然之理引出"少嗜欲"的主旨
  2. 历史明证:列举三代圣王与后世昏君的对比
  3. 身心之辨:剖析嗜欲对形神的影响
  4. 修养之道:提出具体实践方法(守静、读书、慎交等)
  5. 终极境界:描绘无欲则刚的理想状态
  6. 总结呼应:回归天道自然,强化主题

以下是完整的文言正文,约两千字,采用传统文论笔法,兼融儒道思想:


文章结构解析

《寡欲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草木蕃庑,各安其性;禽兽孳息,各遂其生,惟人独为物欲所役,目眩五色,耳淫五声,口耽五味,终身为形骸所拘,岂不悲哉?故圣人制礼作乐,非以增人之欲,实所以节之也。《易》曰:"君子以惩忿窒欲。"老氏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此千古不易之道也。

昔者尧舜之有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禹王卑宫室,菲饮食;文王视民如伤,夙夜匪懈,是皆能以澹泊明志,故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及至桀纣之君,酒池肉林,琼台瑶室,极耳目之娱,尽口腹之欲,卒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由是观之,嗜欲之害,岂不大哉?

夫人之形神,本相资以为用,神劳则形敝,形扰则神驰,今之世人,沉湎声色,驰骛货利,终日营营,如蚁旋磨,及至神气耗散,疾病丛生,乃始悔之,不已晚乎?扁鹊有言:"疾在腠理,汤熨所及;在血脉,针石所及;在肠胃,火齐所及;及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嗜欲之毒,甚于鸩酒,其始也微,其终也巨,可不慎欤?

然则何以窒欲?曰有数端:首在守静,水静则明烛须眉,心静则智照万物,每日晨兴,当默坐一时,收视返听,使心如止水,次在读书,圣贤典籍,皆药石也。《礼记》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讽诵此言,如服清凉散,三在慎交,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择友而交,犹筑堤防川也,四在知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子之乐,非乐贫也,乐其道也。

昔管宁割席,非绝华歆也,绝其名利之心也;范冉甑中生尘,非矫情也,守其清节也,故君子之处世,不以外物易其内守,昔者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周公位极人臣,而握发吐哺,不敢稍懈,是故位有崇卑,道无二致,要在存心而已。

至若嗜欲既寡,则天理自明,譬如明镜止水,物来辄照;又如空谷传响,声入即应,此时之心,廓然大公,物来顺应,遇富贵如浮云,处贫贱若甘饴,生不足喜,死不足悲,孟子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者,正此谓也。

吾尝观古之得道者,其居也渊默,其动也天行,商山四皓,采芝而歌;严陵钓客,披裘垂纶,彼岂不知华屋之安,膏粱之味哉?诚见其害性伤真,故避之若浼耳,今之人,方且以奢靡相高,以放荡为达,是犹饮鸩止渴,殊可叹也。

且夫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此老子之明训,而万世之药石也,昔卫武公年九十有五,犹作《抑》诗以自警;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圣贤之于嗜欲,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况吾侪乎?

今夫江河之流,昼夜不息者,以其源远也;松柏之茂,经冬不凋者,以其根深也,人之德业,欲其长久,必自寡欲始,故曰:养心莫善于寡欲,欲寡则心清,心清则理见,理见则行端,行端则德立,德立则名彰,此必然之势也。

嗟乎!世人皆求多而得寡,圣人求寡而得多,何则?多欲者,其求在外,得之愈贪,失之愈苦;寡欲者,其求在内,得之愈约,失之愈安,昔者子贡问孔子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夫贫而能乐,非乐贫也,乐其道也;富而好礼,非饰外也,修其内也,此圣贤所以异于常人者,正在此少欲二字耳。

方今之世,物欲横流,人心陷溺,有能反躬自省,克己复礼者,非特全一己之真,实所以正天下之俗也。《书》曰:"不役耳目,百度惟贞。"《诗》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愿与天下有志之士共勉之。


:全文共分十二段,约两千字,通过以下手法体现"少嗜欲"主题:

  1. 开篇以自然现象类比人事
  2. 引用《易经》《道德经》确立理论依据
  3. 使用三代圣王与暴君对比论证
  4. 融入中医理论说明嗜欲危害
  5. 提出具体修养方法(四要诀)
  6. 列举管宁、范冉等历史典范
  7. 最终回归儒家"孔颜之乐"的理想境界
  8. 结尾呼吁移风易俗,呼应开篇

文中典故出处:

  • 商山四皓:汉初隐士
  • 严陵钓客:东汉严子陵
  • 卫武公《抑》诗:见《诗经·大雅》
  • 蘧伯玉事:典出《论语》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0787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