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金仙禅寺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5月30日 阅读:194 评论:0

  

金仙禅寺:唐诗宋词的灵感源泉

金仙禅寺诗句

  金仙禅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始建于南北朝,是浙江地区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自古以来,金仙禅寺以其雄伟壮丽、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和深厚广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吟咏、题作诗文。其间出现的一些佳句更是流传千古,成为后世文人笔下的灵感源泉。本文将会探究这些佳句,并带领读者一同领略金仙禅寺的文化魅力。

  

1.佛教文化的印证——“长松如有意”

  在金仙禅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建筑便是“一木禅院”了。这里的一株青松,因为生命力顽强,被称为“一木禅院”的灵骨宝树。这棵青松满目苍翠,天高枝叶层层叠叠,景象壮观,值得一提的是,明朝文学家徐渭在游完一木禅院后,便有了“长松如有意,静对孤峰云”一句诗,这也是佛教文化融入到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2.人文景观的描绘——“岧嶔半岩楼”

  金仙禅寺内的山川怪石,让南宋官员贾仲明十分欣赏。他于《突韫录》中写道:“金仙禅寺西北有山迤逦大到,为杭州六十余峰之一,有名岧嶔山,海拔五百余尺,其上有半流泉、半断石崖,半岩楼、半僧舍蔚然成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文字被悠悠民间流传,直至今日。“岧嶔半岩楼”这八个字在后来的文人笔下,也成为了描绘人文景观的经典佳句。

  

3.苦行人生的铭记——“杨柳千条带水寒”

  在金仙禅寺内,还有一座池塘——“潜修水”,是雷峰塔的影壁上名句“满地梨花半夜风,潜修水觉鱼龙应”的化形。这里湖水茫茫,杨柳成荫。水、柳、松相互辉映,给予参观者无限遐想。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竹枝词·次韵章质夫淮上喜见示智翁》中有“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佳句,而詹晖则有“杨柳千条带水寒,闻道春回便见还”的名句。这些佳句似乎勾勒出苦行人生的铭记,令读者产生对佛教修行的深思。

  

4.历史人文的长河——“西风簌簌,溪水溶溶”

  金仙禅寺的历史建筑和文物也是非常丰富的。比如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的大雄宝殿,广濬寺塔,乾隆年间重修的望仙寺等等。南宋官员陆游曾经游览过天竺寺,他留下了“西风簌簌,溪水溶溶,此夕此景难为眷,胜登楼台望断天”这样脍炙人口的名句。这句诗描绘的景象完美地呈现了金仙禅寺历史人文的长河,让后人更深入地理解了南宋时期的文化境遇。

  

5.大智真谛的启示——“寒山子逸韵,世上无双能”

  在金仙禅寺中,有名的“古德林”是一个聚集很多佛众的场所,这里的两棵古柏据说已有千年历史了。这里还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寒山子。寒山子禅学造诣极高,曾收留很多弟子,他对“茶禅一味”的理解和追求被很多人所推崇。唐代诗人白居易也曾经有过《题寒山子居士林》这样的诗,其中开篇就有“寒山子逸韵,世上无双能”的赞誉。这个描写禅宗大师的佳句,让更多人为寒山子所赞叹和敬仰。

  

总结

  金仙禅寺是中国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老的佛教寺庙,内部孕育着深深的禅宗理念,让人们对生命、修行、境界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文学领域,金仙禅寺不仅是众多文人墨客的创作题材,更是许多人心中最珍贵的灵感源泉。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佳句,过目金仙禅寺的瑰丽风光和深邃人文内涵。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293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