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站在一个特殊的场合,缅怀那些为了自由和尊严、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献出生命的人们。”2013年6月4日下午,首都北京的北京展览馆外,人们陆续走进一片白花海里,踩着凉鞋细心排成队形,在祭奠现场安静默哀。这些人,是在为1989年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运动及其后续所牺牲的青年献上最后的敬意。
在历史的记忆里,有很多个“在天之灵”的选择,其中遇难呈祥诗句无疑是近现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经典。这首诗出自于1952年10月1日,三亚市义务劳动营的一名犯人黄永玉的手笔。当时,他是因为参加“反地主斗争”被捕入狱,被判处无期徒刑。
当黄永玉拿到笔和纸,他早已经被警察给庄严地告诫过了:不准画不准写,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黄永玉仍然在这个前提下写下了遇难呈祥诗句这一篇短文,并在短暂的自由时间里找了几名曾经跟他共同斗争的犯人把文字传了一遍。
在当时,能够发扬勇气、坚定信念的年轻人很少。更多的人被极权意识进一步扭曲,他们只能在心中想想,却不能用公开的方向去表达。黄永玉想做些什么,尽管他可能只是凭自己专注于很小的一件事。但一位法国作家曾说:“信仰总是由小事开始的,因为全球性的信仰开始就没有。”即使如此,黄永玉的小事,在那个虐杀思想的年代,也足以成为值得言传的经典。
“中华民族靠我们这些大爷子去挽救!”在1989年四五月份,刚大学毕业的范长江记得领导们这样说。他们在工厂里,一会儿偷听广播,一会儿看新闻联播,一会儿组织暴动,看着同乡与友人被拉到监狱里去。困难摆在面前,但范长江和他的伙伴们决心不放弃,他们来回奔波、传递信息、把信念传递给更多人。
信念在一时之间会获胜,也会败北,但最终是不可议论的。我相信,当年天安门广场上的学生们,在承认自己的无知与错误后依旧保持着信念与警惕,他们的身心力量定能冲过历史。
毛概课上,吕志和对动不动就抛出“三大改造”“阶级斗争”等抽象名词的老师开始吵架。内部先是学生躲避,最后有人营救了吕志和。他们坚信“爱这个社会、爱这个国家、爱我们这一代人”这样的话,甚至能招来敌人的攻击,也使得华夏决不与其共度余生的孤独老人牵强他人的心灵。
我们需要把爱放到改变世界的维度,只有在注重爱和关怀这个方面,我们才可能在那些即使对未来有投资科技仍未成功地改变人类生活状态的时候,找到广阔的道路。
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站在了历史的高点;我们应该谨慎而自信,因为未来的尚不明朗。为了雕刻好我们身上的勇气、信念、爱的印记,挽救世界、珍惜世间万物和人类的未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37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