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水是中国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元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诗意。走进山林、踏上溪流,仿佛身心一洗,舒畅自然,这种情境充满了诗意和独特之美。今天我们将探索山行水所带来的诗句及其美丽的背后。
山在自然界中是地势最高的,也是人类文化最为喜爱的景观之一。被峰峦包围的山居能够让人产生宁静、安详的感觉。凭栏远望,云海重叠,遥望深山幽谷,一切都是那么悠然的。如南宋杨万里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词描写了山居景致,体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放松。
水最能够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命力,而在山中流淌的溪流,其蜿蜒曲折、潺潺流动的景象无疑令人叹为观止。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诗人通过描写溪流从高山奔流到远方的壮丽场景和草木在这其中的生机勃勃,表达了生命之强大和无穷的无边美丽。
登山难免要面对高海拔、陡峭峰岩等险峻的地形,不过登上顶峰后便会有不一样的收获。眼前的山峦云海、遥望远山琼岛皆入眼帘,让人宛如处在天上。元杂剧《达摩祖师》中有一句名言 “行无定处,迹如踪猿;志在田园,心比归鸟。” 「田园」、 「红尘」,在作者眼中是相互转化的,携带了一种由险峻到开朗、博大到宁静的情绪变幻。
不论在任何季节山与水舒展的美都有难以言喻的魅力。山有悬崖峭壁,峰峦起伏,水则可以撕石流淌;而且在许多山竹林、溪谷的地方又常常会出现瀑布、潭水或者河流。当然,赏风景的最佳方式之一毫无疑问就是坐一艘小船缓缓穿行其中,如金唐宋词集《太和正音歌谣》中有一首俗语:“春山烟雨遮望眼,暮水参差映乘舟。霜风明月定龙门,关前年少春衫薄。” 诗句中包括了大自然的美,有春雨细扣长衫芯,暮色沉沉阻舟归等精妙描绘。
山与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在历史上滋润了古老的民间传说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山、水在中国古诗词中原是人文景象,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把经历帝王东游、良缘佳婿、快马加鞭开拓西域、劳苦功高为国捐躯的历程变成了人用山水去描写特定时期的真实状态。如明代袁宏道在《浮江南》中即举出黄河之凶险冠于全国:“黄河泥沙俱下,山河大地尽染赤。浮云泛舟远,飞鸟跃水频。”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袁宏道将风景的描述转化为对人性和信仰建设方面的描绘,体现出中国古人的豁达和胸怀。
总之,在山行水的环境中漫步,不难找到那万物生长、流淌也为人类带来了启悟的自然力量,老师们可以借助上文所述的相关诗句来与学生们讨论文化,探讨自然的神奇之美。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514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