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康,字伯度,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自幼聪颖,年仅十二岁便能写文章。他在唐朝历任中书舍人、集贤院校书郎、鸾台太守、给事中等官职,并曾出使吐火罗,功绩卓著。而他的诗歌更是引起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和传诵。
子康的诗歌往往从爱国者的角度出发,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和热爱。例如,《登高》一首诗中有“山如黛,水如绯,三秋澄碧,十里荒沙,一览无障碍。”这句话可以说以豪迈的笔触展现出了子康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他对祖国未来更美好的期许。
相比于豪迈激昂的篇章,子康的诗歌中也充满着深情和悲痛。例如《留别楚守殷》中有“年少忽来千里别,乱离幸得各东西。此去长安何处是,无人不道下渠溪。”这句话以深情的笔调,表达了子康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悲伤。
子康的诗歌中也展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照。例如《风月阁》中有“路旁芳树依迟日,风前明月过秋天。岂如白露兼浓霭,莫使朝云间夕阳。”表示对匆忙的人生之路的感慨与悲观。同时,他也关注到了人性中的深刻与复杂,《赠韩文贞》一诗中的“璇玑常爱华发色,罗袂长藏玉腰间。”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多面性的女子形象,引人深思。
子康的诗歌类型丰富,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在悠扬的音乐背景下缱绻的词章。例如《满庭芳·月华初上》中有“望中流水,碧空江岸。钿应香冷,合洞深寒。莫解相思河畔鴈,吹箫遶舞玉楼前。愁也罢,恨也罢,斜阳故人今又去。”这首词以弥漫的浪漫情思,表达了子康对离别的不舍与渴盼。
在子康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奔放、豪迈的语言和调性。例如《聚散两依依》中有“欲因行坐到天涯,穷辞小谢洞庭槎。笑怀雨过芙蓉起,泪落风来细柳斜。”这段文字用广阔开朗的心境和明快豁达的笔触,抵消了边疆生活带来的冷淡和孤独,展现出了他的风度和开朗。
综上所述,子康的诗歌充满着爱国情怀、悲情思考和对人性的关照,且题材广泛,调性明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646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14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2024-01-14im
2023-05-25im
2023-10-07im
2023-06-09im
2025-04-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