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梅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02日 阅读:97 评论:0

  

苏轼写梅的诗句

苏轼写梅的诗句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诗文篇篇经典。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写梅的诗句可谓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苏轼喜欢写梅,不仅因为梅花是冬末春初的芳菲,更是因为梅花所蕴含的品质和意义。本文将从苏轼人生背景、梅花艺术特色、诗词细节等方面,探讨苏轼笔下的梅花,为读者呈现一个完整而有趣的苏轼梅花世界。

  

1. 苏轼人生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篱,北宋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他生于北宋元祐五年(1036年),卒于宋哲宗绍熙二年(1101年)。他上承唐宋之精华,下启元明之风流,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顶峰人物。他的诗歌洋溢着一种超凡的魅力,历久弥新。

  苏轼自幼聪慧,十三岁便通《论语》,十七岁中进士,早年曾任广东惠州、潮州等地的地方官。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黄州、淮南、儋州等地。在这样多次辗转流离的经历中,苏轼兴趣广泛,艺术才华洋溢,热爱绘画、书法、诗词、音乐、品茶和酒文化等。直到今天,他仍被后人称为“东坡先生”,被誉为千古文章巨匠。

  

2. 梅花艺术特色

  梅花经常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认为是“德行斋主人”——李时中所赞美的“冬夜读书怀邯郸故人见寄”中独钟的“梅正开时节,雪犹结春心”的代表。同时,梅花也被视为“伪中正”,约瑟·菲特尔说:“它不是准确意义上的东西,而是个比喻,一个象征,一种观念。”梅花在诗歌中常喻尊贤、独立自由的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崇高的象征之一。

  苏轼的梅花诗篇,每一首都有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说,苏轼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而他写梅花的又以自然为基础,散发着诗情画意之美。他的梅花,或秀丽清寒像“正月初一,瑞雪纷飞,半开半落;或枯叶胜梅,但梅香永远”,或洒翠亭梅,充盈着纯女性的美感和纯净的灵气,每一首都悠洋深婉,令人陶醉,颇有趣味可循。

  

3. 诗词细节

  1. 《赋得古原草送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黄泥更不称家。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楼上尽婵娟,庭前美人折花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和十年,谪宦潮州。

      

      至今夜郎城闹市,烽火狼烟夕照红。

      

      草木有情皆白发,谁怜履道求仙翁?

      

      满目山河远,游人长唱故园空。

      

  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3.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以上三个诗篇,都包含了苏轼对梅花的情结。关于第一个诗篇,苏轼写的是自身经历和生命感受。其实,这并不完全属于梅花的诗篇,但却能在这首诗中感受到梅花清而纯之美。他们彼此照映,互相映衬,使整个诗篇充满了深沉的思考与感慨。

  第二个诗篇内容最复杂,颇为使人神迷。在诗意方面,他表达强烈的离别情感,在梅花之上掺杂了一些派奇艺术的因素。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作品,无疑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

  第三篇《水调歌头》则是充满了哲学思想、美学意味和缠绵柔情。苏轼独特的写法,让人如坐夜月中,心灵得

标签: 梅花 苏轼 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706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带瘟君的诗句
下一篇:描写南浔的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