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歌介绍
吴均的《山中杂诗》是一组描绘山中风景的诗篇,共五首。这组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之情,既有山水之美,又有诗人之情。
二、《山中杂诗》第一首
```
山谷幽且静,飞鸟不通音。
幽居独处暇,读书自怡神。
圣哲遗言在,可以资我身。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幽静的环境和作者读书怡神的情趣。诗人独居山中,享受着清幽的环境,读书自娱。圣哲的遗言在他的心中,让他获益匪浅。诗人认为,何必一定要有丝竹之乐,山水本身就有清雅的声音。
三、《山中杂诗》第二首
```
松生千尺石,修条入云霄。
虽无金石乐,风吹自有调。
幽人不可见,时复闻啸遥。
兴来独往返,胜似在城朝。
```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松树高耸入云的景象。这棵松树没有金石乐器,但风吹过松树,也会发出清脆的声响。幽人虽然看不见,但时常能听到他的啸声。诗人兴致来时,独来独往,胜过在城里上朝。
四、《山中杂诗》第三首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无俗客,往来皆贤卿。
不知营世事,每恐负明时。
终老复何憾,松菊久为朋。
```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幽雅清静的环境和诗人与贤士交往的情趣。诗人在山中,没有俗人来打扰,往来的都是贤卿。诗人虽然不参与世事,但担心自己辜负了明君的期望。诗人终老山中,没有什么遗憾,因为松菊一直陪伴着他。
五、《山中杂诗》第四首
```
野性本难驯,原非仁义方。
逆情虽见黜,固已亏道纲。
蓬室岂 долгое далекое,渔舟亦自烹。
或从陆机去,岂向建安乡。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礼教的轻视和对自然野性的推崇。诗人在山中,感受到了自然的野性,认为这是天性,而不是仁义礼智的产物。诗人认为,违背天性虽然会受到世俗的排斥,但这是符合道的。诗人宁愿去蓬室隐居,也不愿去建安的乡里。
六、《山中杂诗》第五首
```
疲于世故事,厌听尘器喧。
炼性养元气,山林寄幽魂。
季伦已知止,戎马不相闻。
诚知息心术,岂用结庐门。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山林的向往。诗人在山中,远离尘嚣,炼性养元,寄托情怀。诗人认为,息心才是真正的修养之道,不一定要结庐隐居才能达到。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329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5-04im
2024-01-24im
2024-02-27im
2024-01-09im
2024-01-24im
2025-05-05im
2024-02-11im
2025-05-04im
2024-02-27im
2024-02-2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