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文学形式称为“还愿诗”,是指当一个人得到了心之所愿后,为答谢神明或自然力量所写的诗歌。这样的诗句中,常有感恩、感慨、反思、抒发心情等内容,可以窥探当时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文化风貌。
“还愿诗”源远流长,相传在汉代时已经盛行,直至唐宋元明清各朝都有大量的还愿诗问世。这些诗歌广泛流传于百姓之间,成为透露普通民众心声的文学形式之一。还愿诗的特点在于表现内心真情实感,往往朴素而含蓄,不设华丽词藻,意境深远。其中,表达感恩、反思自我、珍惜当下的主题尤为常见。
《燕山亭还愿》——辛弃疾
故山西北阵云开,暮去馀香在离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斗照耀在梁洋。
揽衣推枕起徘徊,千萧万声 天籁长。
《重阳》——白居易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天凉好个秋!月明好个夜!
《送陶渊明之广陵》——杜甫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谈笑间。
还愿诗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感恩、珍惜现在、反思过去,以及对未来的寄托与期待的文化现象。它意味着人们尊重自然、信仰神灵,并从感性和情感层面上表达自己的信仰与哲学。正如唐代苏颋所说:“常言人心不足蛇吞象,唯有修得身与心,方辞归。一日结得心头月,谁人不为五石投。”而“还愿”便是为了获得内心所求而不断追求完善自我、修身养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超越人性的实践,也是历史中留下的宝贵思想财富。
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无法直接体验到还愿诗的感受与情怀,但是它依然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无论是感恩父母、珍惜亲情,还是向自然、社会、祖国表达敬仰,都是时代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追求美好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1950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5-10-18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2-29im
2024-01-12im
2024-02-27im
2024-02-28im
2025-01-15im
2024-02-28im
2024-01-15im
2025-05-04im
2024-02-10im
2024-03-01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