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往往在凉爽的早晨或落日之后,溪流、湖泊等水面上方盘旋。在古代诗人笔下,雾化作了千奇百怪的形象,成为了诗歌中的重要意象,被写入了无数美丽动人的诗句中。
白居易的《秋浦歌》描绘了一个安静而神秘的秋浦山,山石外貌模糊,只隐隐约约地看得到一线线的幽径,在这条幽径中,走进了深浓的雾霭之中。诗人用“不散光烛胧”来说明烟雾不时地迎着微亮的灯光游移,这些细节再加上雾的少许想象,整首诗形成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深情的诗句给人带来了一种闲适的感觉。
杜甫在这首《秋兴八首》中,表现出小有思辩的情调。随处都洋溢着凉意,无数的点点落叶在冷风中沙沙作响,但是大自然却将这些寒意与孤寂融入秋日里。诗句中“轻纱岂挂瑶阳路”用了形象的比喻,从而给读者感受到一种不真实感,而“细雾何依碧海桥”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感悟。
“小池”这首诗写的就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景色,虽然南宋时期的文学已经不同于唐代的浪漫、壮阔了,然而朴素恰如其分,写得细腻别有风味。杨万里的笔锋犀利,他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勾勒出了一个诗人所经常想象的诙谐形象。绿杨与浅流相映,加上了雾的笼罩,诗句中所描绘的小池景色便在读者脑海中形成了一个魔幻却可信的场景,眼前那片清新竹林、笠翁走过的场景都轻松地展现出来。
这首《雨霖铃》被誉为中国古代词体雄健而沉郁的代表之作,歌词感人且含深意。此句中,“亦知岭上事”指的是朝廷官员们内部的交际管道,太个人往来较少,基本上只有在特定的场合才需要打听一些消息。因此,词作者即使心中早已知晓了某件事,也不必费尽周折地去访问离的远的李陵,以便要了解那件事情。
李白在这首《清平调》中进行了主人公心理的描写,从女主角的角度出发,阐述女子因爱而神衰的种种表现。诗句中,“春风拂槛露华浓”描写了一种令人悠悠南国春天的景象。记忆中的原居地,总是太深刻,景物也总是容易在心头模糊起来。他的诗歌往往有杂怪、遒劲之美,而这时却又柔少细巧之味。
这首《浣溪沙》始终表达一种人物心境。词人用“松岗挂晚翠”与“浦渚泛秋烟”来描绘古时江南的秋色。整首词语言精练,漫含淡雅之气。这首词摒弃了以往的辞藻,大胆使用想象和联想,营造了出一种安静的朦胧之美。
雾是一个多姿多彩的自然灵物。各世纪文学家对于雾的描写有各自的不同的侧重点。雾在诗歌中赋予了人们许多想象空间,飘渺的诗韵也增添了读者的怀石之情。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211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5-10-25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2-27im
2025-05-05im
2024-03-01im
2024-03-04im
2024-02-26im
2024-03-04im
2024-02-26im
2024-03-02im
2024-02-27im
2024-03-02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