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那些绿色晃动荷伞相似的植被——兰松。它们姿态各异,分布遍布山野,同时也被很多诗人所歌咏,在他们的文字里表现出了兰松的优雅与魅力。本文将带您一起认识这些兰松的美丽,体会它们在诗句中的传颂。
鹤汀楼前的那些兰松,正是白居易“山行”中“含香巷”之景。白居易字乐天,唐代最后的“豪放派”诗人,其作品以开放不羁、豪情烈酒、感情直接等风格而闻名。 他也很喜欢兰松,创作了不少充满生气和灵动的兰松诗句。其中,就有“含香巷”的描写:
这里的“含香”指的就是兰松。白居易生活在鹤首山一带,那里的自然环境非常幽美,兰松便成了他诗中的常客。在白居易的笔下,兰松成为了一种强而有力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心中的理想与追求,也表现出了他对于一生将来的向往和希望。
苏轼也是喜爱兰松的文学家之一,他在《水调歌头》里创作了关于兰松的著名诗句“蟾宫折桂重阳节,今日万人空蟾宫”。此诗源于苏轼在苏州书院扔物节上的纪实,这里提到的“蟾宫”是指西湖上的三潭映月,含义有城门、宫殿、阁楼等意思,而“蟾宫折桂”则有成功取得荣耀和意气风发之意。
而下一句“今日万人空蟾宫”则形象化地表现出当日因为人们争相前来瞻仰,导致三潭映月上的游船、护航船等密密麻麻,所以出现了“万人空蟾宫”的情景。其中,”折桂“的比喻,指的是赢得了竞赛获得最高的荣誉,如今也成为赢得任何胜利或成就的固定用语。诗人苏轼将兰松作为结构性的“框架”,用之作为衬托各种细节的精妙。“万人空蟾宫”气象浑厚,图画悬嵌,形式生动,思想深邃。
骆宾王(646年-684年),唐代诗人,常被人们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流传不少,其中涉及到兰松的包括《巫山一段云》“心爰止虑红叶晚,霜乃落疏兰松凄”和《夜泊牛渚怀古》“连理枝。昔年同舍人"的两句。
连理枝是一种常见的树木,俗话说:兰松、连理枝与紫藤是花中三绝。而高山上连理枝展现出的植被形态则更加的玲珑剔透,诗人深知这种树木开花时美丽的样子,让他在笔下生动描述出了这种怀旧的情感,同时也使这种情感格外的细腻,可在不断地解读和品味中回味无穷。
黄庭坚(1045年—1105年)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之美也是不可多得的。代表作有《定风波》、《春日》、《霜刃霁雪五松斋秋夜偶作》等。在其代表作《滁州西涧》中,他提到的兰松像是多么的娇艳,多么的引人注目:“枯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它们在兰花爆发妖艳的春天里,虽然不会开花,但却与繁花共赏一份寿终正寝的美感,如有意外的花朵呈现时,即使是朴素也显得旖旎动人。黄庭坚引经据典,将这些符号性的景物深层次地描写在诗歌之中。此时,兰松虽然只是其中的一个象征,却与其他的表现极为协调,让人借助她的肢体来感受和理解那些情感和思考。
蒋捷(约424年~约488年),南北朝时期的伟大诗人,作品有唐传奇《虞美人》、《画堂春》、《女冠子》等。而其中最能代表他特点的美妙佳句都颇具文学性,蒋捷也常常在诗句中用精神上的角度去描述兰松,如“绿树绕墙风蛇舞”、“潇洒亭中且共看,芳草萋萋鹧鸪鸣。”他的《虞美人》中,就用了一句“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后又改为“无人知为胜桂妆”量头语。
在这首词的歌咏下,万物清新俊逸,恰似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826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1-19im
2024-02-28im
2025-02-14im
2025-02-08im
2025-04-20im
2025-02-15im
2025-04-20im
2025-04-21im
2025-05-06im
2025-04-2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