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菡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6月17日 阅读:131 评论:0

  

有菡的诗句

有菡的诗句

  有菡散落水中央,清韵九成是梦乡。

   在中国诗歌传统中,有菡可以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意象。出现过无数次的有菡其实是关于荷花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有菡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它包含了我们对自然、对世事的看法,同时也向我们彰显着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 有菡的由来

  从文字上看,有菡的“有”和荷花的“荷”几乎相同,二者的差别仅在于一点。据汉代《说文解字》所载,荷花的“艹”被改为“木”,字面上出现了一个额外的“木部”。这个“木”不仅赋予了荷花更加独特的意境,同时在印刷技术未发达的时代,让书写者们能够更轻松地区分两个字。最初,有菡被用作荷花的代称,并没有多少方式、方法与诸如莲、睡莲般的其他名字有什么不同。

  

2. 有菡的美好寓意

  《古诗十九首》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有这么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概括了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之美,总是在短暂地延续后眼前消逝。荷花属水生植物,只有春夏季节才有盛开的机会,而进入秋冬则看不到一丝踪影。有菡的存在,据传是为了在荷花凋零之后抚慰人们内心无常的感受。依托有菡的启示,人们对离别、难分难舍等情感产生的各种想法也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3. 有菡的文化意义

  汉代以后,“有”成了一个独立的字形,根据其在文字序列中的出现位置,又被分为口字旁、阳切音韵、“虚词”等多个意义。有出自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那句诗句,“有菡散落水中央,清韵九成是梦乡”。上文也曾提到,有菡不只是一种美好的形象,在诗句里它有了更深刻、更多样化的文化符号意义。清代张岱曾说:“有者, 莫若滕藉, 然要恰到好处, 不是每个词都可贴这一点。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 ‘有菡散落水中央’ 的‘有’, 最美。”他认为,“有”的使用必须符合句子背景和大意,而李清照在这句话里对“有”的处理非常自然流畅。

  

4. 有菡的优美诗句

  说了那么多,也该来看看有菡出现在哪些经典的诗句里了:

  

  1.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频挥手,缘何物?洞房花烛,金枝玉叶,红妆小字,试问知谁处?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抛家傍路,思量千里,目断高飞二鹤。
    • 岂曾堪闻,苍茫大地,谁人不道看透?
    •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 多少恨,昨夜梦中来。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酒尚温,情调瑶琴殷。
    •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 长恨歌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以上只是有菡出现位置的简单举例,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有菡的最美表现方式。因为有菡,才有了叶嘉莹的《暗香》,才有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而这些诗歌作品也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人。无论是怎样的诗人,都能在有菡的启示下创造出与众不同、极美的佳句。

  

总结

  有菡,在诗歌中不仅有着简单的美感,更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有菡所传递的并非荷花的繁华以及延续,而是对离别、对生命的珍视和抒发。正是因为有菡的存在,人们对自然、对情感、对生命的诠释才表现得更加准确、深刻和特别。

标签: 荷花 李清照 诗歌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936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三亩的诗句
下一篇:樱之恋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