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菡散落水中央,清韵九成是梦乡。
在中国诗歌传统中,有菡可以说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意象。出现过无数次的有菡其实是关于荷花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有菡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它包含了我们对自然、对世事的看法,同时也向我们彰显着古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从文字上看,有菡的“有”和荷花的“荷”几乎相同,二者的差别仅在于一点。据汉代《说文解字》所载,荷花的“艹”被改为“木”,字面上出现了一个额外的“木部”。这个“木”不仅赋予了荷花更加独特的意境,同时在印刷技术未发达的时代,让书写者们能够更轻松地区分两个字。最初,有菡被用作荷花的代称,并没有多少方式、方法与诸如莲、睡莲般的其他名字有什么不同。
《古诗十九首》中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有这么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概括了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自然之美,总是在短暂地延续后眼前消逝。荷花属水生植物,只有春夏季节才有盛开的机会,而进入秋冬则看不到一丝踪影。有菡的存在,据传是为了在荷花凋零之后抚慰人们内心无常的感受。依托有菡的启示,人们对离别、难分难舍等情感产生的各种想法也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
汉代以后,“有”成了一个独立的字形,根据其在文字序列中的出现位置,又被分为口字旁、阳切音韵、“虚词”等多个意义。有出自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那句诗句,“有菡散落水中央,清韵九成是梦乡”。上文也曾提到,有菡不只是一种美好的形象,在诗句里它有了更深刻、更多样化的文化符号意义。清代张岱曾说:“有者, 莫若滕藉, 然要恰到好处, 不是每个词都可贴这一点。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 ‘有菡散落水中央’ 的‘有’, 最美。”他认为,“有”的使用必须符合句子背景和大意,而李清照在这句话里对“有”的处理非常自然流畅。
说了那么多,也该来看看有菡出现在哪些经典的诗句里了:
有菡,在诗歌中不仅有着简单的美感,更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期盼。有菡所传递的并非荷花的繁华以及延续,而是对离别、对生命的珍视和抒发。正是因为有菡的存在,人们对自然、对情感、对生命的诠释才表现得更加准确、深刻和特别。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2936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