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月亮的崇拜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而与人赏月更是了解和欣赏月亮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文学中,已有不少诗人写过关于月亮的诗歌。赏月的过程是与月亮交流、与他人分享感悟、抒发情感的好机会。
唐代诗人王安石的《橘颂》是一首写赞美橘子的诗歌,其中有悦人心意的几句诗:“世人解见月,须看此时橘。”作为一个橘子的爱好者,我很喜欢这句诗。赏月的那一刻,人们总是禁不住想将这美好的体验与其他人分享,如同王安石用诗歌赞美橘子一样。
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也有与月亮和赏月相关的词汇。“登楼望夕色,风急红旗直。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一段描述的是登高赏月时夜晚的美丽景象。
唐代诗人陆龟蒙有一首名叫《赏月》的诗。其中的“飞鸟了,万里千山秋色阔。”形容的是赏月时的心境。从舒畅自在到感叹夜晚的浩瀚,尽现出了诗人的情感。
北宋诗人王之涣的经典诗歌《登鹳雀楼》,描写的是作者登高之后,欣赏到的盛大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是一种对自然景致的真挚表达,也是对月亮这一最为令人着迷的话题的致敬。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玉楼春》中,有这样一句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诗曾经是多少人通过赏月再次感受到家乡的思念。
唐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这一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被形容为苏轼的代表之作。这是一种探索与好奇感,说明了诗人对于宇宙的追求。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这样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个与月亮无关的句子与之相似,如同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一般让人心潮澎湃。
“登高必赋,赋以咏怀”这句话出自唐代郑愔的《题薛涛旧居》。在登高前,要做好准备,“赋以咏怀”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赏月的时候,可以付诸于诗歌化。这样既能深入思考,也不失为一份美好的回忆。
朱温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极权主义者和战争狂热分子。但他的《夕阳图》却告诉我们,他也是一个有文化深度和艺术情趣的人。这幅画过程中流露着作者极大的惬意和愉悦,体现了一个对宇宙的探索与赞美。
唐代诗人李白在《蓝田县楼观集句七绝》中写到:“月下独游,或与骚人涉川出赋剑门寄龙标。”这种独自遨游的想法是赏月的核心之一。只有静下心来认真欣赏,才能更好地领悟和感受月亮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与人赏月过程中,我从这些诗句中汲取了美丽的会意,也感受到了很多的乐趣。在平日、节日和特殊场合等不同的场景里,与别人赏月都是一段美好的回忆。相信不止我一人,在古人的诗词中领悟赏月的美好,想必也会感到很有趣,也充分证明了现代人仍然热爱自然与传统文化。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110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