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土来,自古以来便是汉民族血性的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人民用千百次的卷土来表明了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而卷土来这首诗,则是一首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坚守爱国信念,前进不停步的伟大之作。
卷土来这首诗是由毛泽东在1924年所写,出发点是为了激励广大青年立志投身革命运动,为中国的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当时,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为了打破这种状态,寻求国家独立、人民解放,毛泽东创作了这首诗。
卷土来这首诗以诗人豪迈的情感和极具感召性的语言,表达了建立一个独立的、友好的、和平的中国的理想。一部分是对过去的回忆,以忠实的历史记录为基础,叙述了中国民族从前是何等辉煌的一个民族:气贯长虹、流光直上;犬戎相闻、忍冬蔓草……这是一个民族的风采,是一个文明世界的佳话。
而另一部分则是对未来的期望,他用那清新的想象、直观的描写和高度的形象化,为祖国未来设计了蓝图,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独立解放、民族振兴的崇高信念和坚定决心,并且呼吁全体中国人民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携手并肩夺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卷土来这首诗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爱国情感的好表现。在学校里,每年国庆节或者青年节等重大节日,无论何时,学生们都会集体朗读《卷土来》。在社会上,大街小巷处处可以看到这首诗的影子,例如:在公办场所或政府单位,常常可以看到这首诗的镀金版;在电视播报新四军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此诗夸赞新四军的历史功绩。
卷土来,这首爱国之诗曾感动亿万中华儿女,激起无数男儿学子奋发向前的力量。而卷土来这个文化符号,已经超越了普通的艺术作品范畴,成为了中国爱国精神的象征。它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引导广大人民走向民族复兴道路,至今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未来,我们应该用更加深刻的认识,不断激励和动员全社会更好地贯彻卷土来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259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5-05-24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9im
2025-04-20im
2025-05-05im
2025-04-18im
2025-04-19im
2025-04-20im
2025-05-01im
2025-05-06im
2025-01-15im
2025-05-0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