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明月的诗句

作者:im 时间:2023年07月22日 阅读:156 评论:0

  

邀明月:用诗句留下对明月的渴望和倾慕

邀明月的诗句

  明月,是中华民族最为喜爱的神仙之一。从古至今,中华文化中的许多文学作品都以明月为题材,如唐代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等。明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也反映出了人们对纯洁、高雅、清新的情感追求。

  

1. 唐诗:用文字言简意赅的表达

  唐代被誉为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众多诗人都用自己的笔触描绘出对明月的热爱和倾慕。

  

  1.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这一首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更上一层楼”这几个字,向读者展现了典型的写月主义,即以登高远望为写作手段。
  2.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首诗写的不是关于写月的狭窄主题,而是把明月融入到一种亲情和爱情的情感之中,再通过情感的描画反映出人心本身。
  3. 李白《望月怀远》:“岁岁寒凝深,时时阴阳峻。闲言长自匪,忧动更无因。”在这首诗中,月代表的是他对故乡的渴望,他的手机但归处已经没有了,他只能借助于苍茫的天空与孤单的月影来催化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宋词:以音乐律动激发情感的图景

  宋代词人吴文英所说,“词以景写情,景可引境心,境心编断,依情构物。词面相触,则情妙与景交会,以成内容之体,而融入至感之胸臆。”明月在宋代的词作中更多是一种语境的抒发和意境的联接,将明月融入生活与情感之中,给人们带来了更姿态万千的表达方式。

  

  1.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首词不同于唐代的写作手法,而是把明月当成人,用第三人称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的感情。
  2.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首词写的是一种怀旧情感,而明月仅仅是引子,让人回到那个正在想象中的过去的时光。
  3. 欧阳修《踏莎行·郡城南楼月已西》:“十五香儿踏莎行,背流蝶影独倚阑。明月下楼无人贺,望花门外鞍马闲。”在这一词中,明月也是词作主旨的一个环节和一个情感的切入。反映了落日余晖的尽头、青春年华的远去,和对生命的沉思。

3. 元曲:以戏曲表演的方式向观众展现

  元曲中很少有抒情写月的作品,更多的是将明月建构成舞美或情节间的情感图景来表达。

  

  1. 白朴《破幽梦·秋思》:“桐叶芦花湿,秋空明月清。”这个画面渲染了一种闲适、宁静的氛围,并且依影这个情景来拓展人物角色的形象。
  2. 关汉卿《窦娥冤·临塘听雨》:“山寺鸣钟晚,夜猿惊栖月。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明月通过与其它景物的配合,把自身不直接表达的意义表达出来,增强了经典戏曲的艺术底蕴。
  3. 郑光祖《折桂令·罗敷道洛阳张》:“碧纹香浓新妆里。慢捻罗带莫流离。月在成章多好事,把人心。”这里的明月被剧情嵌入,成为表达人物心情的重要场面之一。

  种种形式下呈现的明月,历经千百年的文艺塑造,绝非只是一种自然元素,更是人们对美好情感的寄托和表达。正如《诗经》中所言,“东方之日兮,彼姝之故兮。”我们对月亮的热爱之情,并不是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功利性的利益,而在于它代表了纯粹、清新、雅致、柔美的情感境界。邀请明月和我们共舞,也是对这种情感的回荡和承续,是文化世界里的一种美妙留存。

标签: 情感 明月 表达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722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上一篇:乐活的诗句
下一篇:用于结尾的诗句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