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是一种珍贵的天然纤维,是人类历史上一项重要的发明。而蚕也成为了诗人笔下美好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蚕丝被视为高贵、华丽的象征,因此在诗歌中经常出现含蚕意象的诗句。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哪些名家曾经用诗歌歌颂蚕丝的美丽。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白发萧萧两鬓多,青山几度夕阳红。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垂死病中惊坐起,谈笑风生还。——《将进酒》
这是李白的名篇之一,《将进酒》中提到的“白发萧萧两鬓多”一句,就包含了含蚕的意象。由于整年都要养蚕种蚕,使得养蚕人的头发会有蚕丝粘在上面,因而会显得白发萧萧。
“草堂不见来者久,狮子原上蚕丛绿。卖船钓叟西江月,孤雁飞来还独宿。——《夜泊牛渚怀古》
杜甫的这首《夜泊牛渚怀古》写自己夜晚在江畔静坐思考,最后提到“狮子原上蚕丛绿”。“狮子原”指的是今天的四川省资阳市翠屏区狮子山,这里曾经是养蚕的重地之一。这里的蚕丝绸缎以品质而扬名海内外,由此看出其丝绸之盛。
“画楼西畔桃花流,深院无人敛碎金。寥寥空地早蝉噪,不管人间四五人。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此诗描写了春晚时节,蚕丝秋茧包裹的桃花开放。此诗以“桃花”烘托出蚕桑丝绸工艺在民间高度普及,春尽蚕成茧,夏至拉丝纺织;秋叶落山村拾柞,冬来作衣裳织。
“闻道沧浪水,千峰鸟飞绝。惊涛卷起一叶扁,风雨凄迷何处是?——《鹧鸪天·登高》
王安石的一篇名词《鹧鸪天·登高》充满了含蚕意象的描写。其中的“惊涛卷起一叶扁”一句用了蚕茧之类的材料制作“一叶扁”,表现了人们面对自然环境时的无助和小巧。
以上所列出的这些名家都将含蚕的表达方式融入到了诗中。蚕茧、蚕丝等特有的形象以及与蚕丝相关联的物品或景象,都可以并且被广泛地运用在诗歌中。这也说明了在中国文化中,蚕丝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和其独特的价值感受。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39167.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5-10-1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6-18im
2023-08-06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2025-04-17im
2025-04-18im
2025-04-18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