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高路远是文学中常见的描写方式,它多以自然风光及人类所在的位置为文学背景,彰显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卑微与渺小,以及对于远方所承载的憧憬与幻想。
古诗《登高》中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中的“登高处”传达了远方的概念,并且通过茱萸一词连接了亲情,使人产生在远方的想念及回忆。
现代诗人徐志摩说过:“我不知道你在哪里,也不知道你是否在等我,但我相信,有一个人一定在某个地方,默默等待着我的到来。”这句诗将遥远的距离与另一个人联系起来,产生了浪漫的意境。在文学中,路途遥远也常用来描述人生奋斗的道路,并将其中的艰辛及背后的意义表达出来。
清代文学家袁枚的《山行》中有一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诗通过山和水之间的对比来突出了情感,再配合柳树、花等景色,形成了自然的美好。此外,“山水相依”也常用来描写文化历史,如写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世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君安。”
在那个“山高路远”的地方,总是有一颗心向往之。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写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文中蕴含的是对未来的祈愿和对人们所构筑的环境的不满,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奋斗者的精神,时刻引导着他们往前走。
又如“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林语堂在《背叛的文化》中说:“(诗)开天辟地般强调了‘风景不改人心’这个老话的准确性。”这句诗中的风雪、孤城及玉门关等元素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悠长的图画,在读者脑海里产生了浓郁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
总之,“山高路远”的文学表达,除了向人们展示出自然的美好和挑战,还寄托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希冀和表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历着轮番冲击,但迎接未来的勇气却从来没有少过。或许正是崇高的品质支撑起"山高路远"的那根“钢线” -- 让他们追寻远方,直至到达理想的港湾。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4461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5-11-08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9im
2023-06-19im
2025-04-17im
2025-01-16im
2025-04-18im
2023-05-25im
2023-07-13im
2025-04-17im
2023-05-25im
2024-02-25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