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什么时候写的)

作者:im 时间:2024年01月06日 阅读:58 评论:0

  

根据《如梦令》和《昨夜雨疏风骤》,探究李清照创作时期的两篇文章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什么时候写的)

  李清照,北宋文学家、词人,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坛上的女神,她的词作中展现了细腻的情感和才华横溢的艺术表达。其中,《如梦令》和《昨夜雨疏风骤》,被许多文人学士视为她的代表作之一。那么,这两篇作品的创作时期是什么时候呢?接下来,我们将分别对这两篇文章进行深入探究,揭示其中的历史背景和情感内涵。

  

1. 《如梦令》:追忆往事的盛世兴衰

  《如梦令》一词源于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清照恰巧借用了这两个句子作为词牌名,展现了自己对过去辉煌时光的追忆以及对衰退现实的悲叹。这首词作应该是李清照在她的晚期创作中的佳作,可以将其大致定在北宋末年。

  首先,将词作与李清照所处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线索。北宋末年,年代已经进入到了政权更迭的时期,民不聊生的情况逐渐加剧。这一时期,蒙古人的入侵、朝廷的腐败以及社会动荡都成为了李清照所接触到的现实问题。《如梦令》中的“夜雨疏风骤”的描写,人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深深的无奈和忧愁。例如,“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中的“思欲绝”以及“空长叹”,流露出了李清照对当时境况的失望与无奈。

  此外,从词作的整体风格和内涵来看,也能较为准确地推测出《如梦令》的创作时期。这首词作以自传体的方式展现了李清照内心的痛苦与思绪纷乱。通过对过去荣耀时光的温情回忆,以及对当下衰败现实的感叹和悲伤,体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沧桑的深刻思考。显然,这种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历史变迁的触动不可能出现在宋初或者中期的时候。

  

2. 《昨夜雨疏风骤》:忧国忧民的辞章

  《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在她的晚期创作中的一首佳作,可以将其定位在北宋末年。词作以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大自然风雨交加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她对时局动荡和社会困顿的忧虑之情。

  首先,诗中写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通过这样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环境变迁、时局动荡的关切。北宋末年,战乱频繁,灾害不断,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这也是李清照生活中直接面对的现实。她通过写诗抒发自己对当时情势的忧虑和对国家民生的深沉关爱。

  此外,从词作的整体语调和表达方式来看,可以看出《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创作中的一首绝对成熟的作品。词作细腻入微,动情处悲愤交加,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和技巧。这种表达方式需要作者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状况的敏锐洞察力,而这些都不可能出现在宋初或者中期的时候。

  

结尾:

  通过对《如梦令》和《昨夜雨疏风骤》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两篇作品的创作时期应该都位于李清照的晚期。这一时期,北宋政权更迭,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李清照对于国家命运和人民疾苦的忧心之情得以充分展现。这两篇作品成为了她创作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也代表了她作为女性文学家在那个特殊时代所拥有的卓越才华和独立思考的勇气。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5058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