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赋是魏晋时期文学家张衡创作的一篇文言文赋作品。这篇赋以描写自己在草庐中度过的寒冷冬季为主题,既有对贫苦生活的深刻体验,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寒窑赋以其真实感人的描写和深远的内涵而被广泛传诵和赞美。

原文:
黄客立冬于床下,至于衣裳之下,心胜室外之寒。床有瓦裹与(谓和毯),曰:踞而履之,洇尔毛(即洇湿)。客顾曰:“需(谓道路)之人,吾其谁欺?”(言吝啬之客以苛之,物力竟所不能。)及则露地而坐,瓦裹既不免,或居郭,日光未照,穴空为风,膏肓之味无荣(即荣亲享用者,膏肓指鲜美之物),瞽尔目,发尔冠,遥闻士君子之口音乎(士指读书人)。
注解:黄客指作者自己,立冬指农历十月初一,寓意进入严冬。床下即指寒窑,表示贫苦的生活环境。瓦裹是为了御寒保暖,以毯覆盖身体。洇尔毛指凝结的湿气沾湿了身体的毛发。需之人指行路中的人,表示自己并没有欺骗任何人。露地而坐表示无室可归,瓦裹既不免说明覆盖的毯子不足以抵御严寒。居于城郭之间,指作者的居住地处于城市废弃建筑或空地。穴空为风表示住所的墙壁已经有了裂缝,风穴渗透。膏肓之味无荣,表示鲜美的食物早已经没有了。瞽尔目指因饥饿而眼睛视力模糊不清,发尔冠指头发长久未剃。
译文:
农历十月初一,我蜷缩在床下,身体隔离于衣物之内,心却战胜了室外的寒冷。床上盖着一层毯子,我用脚踩上去,感到了湿气渗透到了自己的毛发中。我自言自语道:“一个行路的行人,我能欺骗谁呢?”渐渐地,我只能坐在露地上,瓦裹既不能遮风挡雨,或者住在城郭之间,阳光还没有照射到的地方,住所已经成了风洞,再也没有美味可供享用,我眼睛模糊不清,头发已经长久未剃,只能远远听到士君子们的谈话声。
寒窑赋以真实描写了作者在寒冷冬季中的贫困生活,文中描述了黄客在草庐中度过的艰苦时光。他用“心胜室外之寒”来形容自己逆境中的坚强和不屈。他身处于寒窑之中,用瓦裹覆盖自己,却仍然感到寒冷侵袭。这种贫穷的生活环境无法满足生活所需,整天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黄客的生活之艰辛通过这篇赋作被深刻地展现出来。
寒窑赋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黄客自言自语道“需之人,吾其谁欺?”表达了他对贫苦生活的无奈和对社会不公的感叹。他在露地上坐着,没有居所可归,穴空为风,充满了无奈和失望。他远远听到士君子们的谈话声,也许是对知识分子或高贵阶层生活的羡慕和渴望。这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使得寒窑赋更具有深远的内涵。
尽管黄客生活在贫困而艰难的环境中,但他的思考和感悟使他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有价值。他用真实的描写和锐利的观察力将自己的经历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他的苦楚与困难。他逆境中的坚持和心胜室外之寒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敬畏。寒窑赋通过描写黄客的生活状态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思索。
《寒窑赋》以其深刻的感悟和思考被誉为魏晋时期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贫穷生活中的艰辛和无奈,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寒窑赋使我们认识到,即使在困难的环境下,人们的思考和感悟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而有价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5100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5-10-28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23im
2025-04-22im
2025-02-16im
2025-05-04im
2025-05-04im
2025-05-02im
2025-05-05im
2025-05-05im
2025-04-28im
2025-05-05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