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些成为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而有些则只是匆匆路过。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期待认识那个可以与之分享内心的知己,可是这样的人却不易找到。在诗歌中,有许多关于知己的赞颂和悲伤,用它们来表达这份情感,或许更能显现出它的珍贵和稀少。
这句出自唐代贾岛的《题临皋县青溪亭》诗,这里的“知音”意指那些纵容和欣赏自己才华的朋友,对于贾岛而言,“知音”是极其难得的。因为尽管贾岛才华出众,却仍旧不敢确定自己有多少好朋友。
这首明代张岱的《半夜雷轰送赵常熟之滁州》诗,表达了张岱对于送赵常熟的安全感到担忧,以及他怀念好友和生命不长的意思。这种淡泊名利的情感,很少有人能够理解和共鸣。
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包含了一种朴素而深情的情感。君士坤曾称赞王之涣“描述得很响亮、明白而深厚”,他善于写故乡、写家乡的景观和觉得自己的故乡才是最美好的世界。
这是宋代杨万里的一句七言诗,意味着那位被度化的胞弟已经在生死前后,多次在梦境中和兄长相会了。然而,在生活中,他们却无法复合,他难以再次让年少时最亲密的朋友回到自己身边,甚至无法回忆起对方的面容。
这是唐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诗中,表达了对知己的深刻思念。作为一个很会交朋友的人,苏轼的确交了不少朋友。但他心目中的知己,只有好友王安石。他们志趣相投,诗词俱佳,互相赏识又平易近人,所以他才用“千里共婵娟”的诗句来表达此情。
对于知己而言,仿佛见一个少一个。因为他对我们的生命产生极大影响的同时,也需要将自己的生命投入进去。当我们到了四十岁,或许就已经找到了那个人,然后剩下的岁月都可以与他一起慢慢地度过。五十岁的时候,觉得过去的友谊都是假的,唯一需要的是那份力量,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胜任情景所需。六十岁时,我们再次重申自己的选择,并庆幸能有这样一个人,让我们能在孤单的晚年中不感孤单。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19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2-28im
2025-01-17im
2024-03-04im
2025-01-16im
2025-01-18im
2025-01-17im
2025-05-04im
2024-03-04im
2025-01-17im
2025-01-16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