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

作者:im 时间:2024年02月25日 阅读:74 评论:0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是什么?

一片孤城万仞山(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

  在诗词网的浩瀚词海中,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整首诗为:“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下归人无消息。”诗中“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写出了边关的壮阔恢弘之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美之情。

  

仞字的解释

  那么,“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是什么意思呢?仞,本意为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万仞山”就是指高耸入云的山峰。而“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也是用来形容山的高大雄伟。

  

仞字的用法

  在中文中,“仞”字还有其他的用法。比如说:“一览众山小”中的“一览”就是“一望”的意思,而“众山”则指众多的山峰。“一览众山小”就是说,从高处望去,众多的山峰都显得渺小。又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的“钻”就是“钻研”的意思。“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就是说,越往上仰望,山就越高;越深入钻研,道理就越深奥。

  

仞字的文化意蕴

  仞字在中文中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字,它从甲骨文时期就开始使用了。在甲骨文中,“仞”字是一个人站在山顶上眺望远方的样子。这个字形象地表达了仞的意思,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仞”字逐渐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形式。它不仅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且还被赋予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仞字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总之,“仞”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汉字。它不仅是一个长度单位,而且还经常被用来形容山的高大雄伟。在诗词创作中,“仞”字常常被用来描绘壮阔的边塞风光和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上一句诗是什么?

  在诗词网的浩瀚词海中,有一首耳熟能详的诗句:“一片孤城万仞山”,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整首诗为:“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下归人无消息。”诗中“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写出了边关的壮阔恢弘之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美之情。

  

喜见外弟又言别这首诗

  《喜见外弟又言别》这首诗是李益写于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当时,李益正在陇西郡担任幕僚。他的外弟也在这附近任职。两人久别重逢,十分高兴。但不久后,外弟又要离开陇西郡,李益心中十分不舍。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诗中所描绘的壮阔风光

  诗的前两句“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写出了边关的壮阔恢弘之景。“一片孤城万仞山”两句诗中用了一个排比句,以“一片孤城”和“万仞山”来形容边关的壮阔雄浑之势。而“羌笛何须怨杨柳”这两句诗则描写了羌笛的悠扬之声,与边塞的壮阔风光相得益彰。

  

诗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诗人的外弟即将离开,诗人心中十分不舍,于是他写下了“春风不度玉门关,汉下归人无消息”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写出了边关的荒凉和寂寞之感,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思念之情。全诗以“欣喜”开头,以“忧伤”结尾,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衬托出诗人与外弟之间深厚的感情。

  总之,《喜见外弟又言别》这首诗是一首优美感人的诗。它既写出了边关的壮阔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士的赞美之情和对亲人离别的思念之情。这首诗在诗词网中备受推崇,深受广大诗词好者的喜爱。

标签: 当代艺术散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429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