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的海洋中,苏轼的作品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芒。他的散文《前赤壁赋》,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成为千古名篇,广为传诵。今天,我们就来共同领略一下《前赤壁赋》的原文及翻译,感受苏轼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五之夜,我与友人乘舟游览赤壁。清风徐徐吹拂,水波平静无澜。我们举起酒杯,吟诵《明月诗》,歌唱《窈窕章》。不久,月亮从东方山升起,徘徊在斗牛星座之间。白霜橫卧在江面之上,水光与天际相接。我们驾舟乘风而去,纵横于这浩瀚无垠的水面上。广阔的江水,令人感觉就像腾云驾雾,不知身在何处;浩渺的星河,令人仿佛置身于仙境,羽化登仙。于是,我们纵情饮酒,击节而歌。歌词唱道:“桂木做桨,兰木做舟,在明净的水面上划行,逆流而上。渺茫难寻啊,我的情怀,所思念的人儿啊,远在天涯。”
壬戌之秋:壬戌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七月既望:农历七月十六日;苏子:苏轼的字;客:友人;泛舟:乘舟游览;赤壁:在湖北省黄冈县西,是著名的景点;浩浩乎:形容水势浩大;冯虚御风:形容浮游于空中;遗世独立:脱离世俗,独自一人;羽化而登仙:形容修道成仙;桂棹兮兰桨:桂木做桨,兰木做舟;击空明兮溯流光:在清澈的江水中划行,逆流而上;渺渺兮予怀:形容情感渺茫;望美人兮天一方:思念远在天涯的人儿。
《前赤壁赋》的全文,以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为基调,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苏轼在本文中,以月夜泛舟赤壁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古今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在浩瀚的江水中,他感受到宇宙的广阔和人生的渺小;在历史的变迁中,他领悟到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常。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反而是以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他认为,人生短暂,应该及时行乐,享受人生。同时,他也认为,人生应该有意义,应该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才是真正的旷达洒脱的人生。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5872.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2025-10-20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