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吏,这首古诗的翻译是什么?新安吏的翻译中透露出哪些故事?本篇文章将为您详细解析新安吏的翻译,带您领略这首诗词背后的故事。
新安吏的翻译描绘了封建社会吏道腐败、百姓苦不堪言的景象。
吏,古代官吏的通称。新安吏,本指新安县的吏。新安,古县名,位于今安徽歙县。周秦时置,唐初一度废,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复置。
新安吏这首诗以新安县衙门为背景,通过对新安吏催租催粮的描写,揭露了吏道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憎恨。
新安吏翻译中吏道腐败的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横征暴敛。新安吏趁着丰收之年,催粮催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诗中“吏禄三百石,岁收二千石”,“余者皆奉君,君入内藏归”,形象地揭露了新安吏贪得无厌的嘴脸。
第二,贪污受贿。新安吏利用手中职权,索贿受贿,中饱私囊。诗中“吏舍有仓廪,虚而不实。有衣而不帛,妻子皆饿死”,“妻孥倚门望,不见吏归来”,反映了新安吏贪污受贿严重,导致民不聊生。
第三,鱼肉百姓。新安吏仗势欺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诗中“或挟长者醉,或邀少年游。或呼百夫长,或驱十夫卒。或索鸡与豚,或索犬与酒”,“郡将不可犯,或恐动职责”,反映了新安吏贪赃枉法,为非作歹,使百姓敢怒不敢言。
新安吏诗人对新安吏的揭露与批判十分深刻。诗人通过对新安吏横征暴敛、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等行为的描写,揭露了封建官吏的腐败丑恶,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的憎恨。诗人还通过对农民饥饿交迫、妻离子散的悲惨境遇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新安吏是中唐时期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新安吏催租催粮的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吏道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憎恨。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806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