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繁花开,诗词里的大自然

作者:im 时间:2024年02月28日 阅读:74 评论:0

  五月是繁花盛开的季节,也是诗人们灵感迸发的季节。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咏叹过大自然的美好,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の世界,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五月繁花开,诗词里的大自然

   春风化雨润万物

  春风和煦,细雨绵绵,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1. 唐·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出了春雨的及时、细密和功效。诗的第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描写了春雨下得正是时候,为万物带来了生机。第二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和无声,滋润着每一寸土地。第三、四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写出了春雨的黑夜,也写出了江船上的灯光,与春雨融为一体。第五、六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写出了第二天早上,春雨过后的鲜花盛开,锦官城一片生机盎然。

  2. 唐·白居易《春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赞美了野草的顽强生命力。诗的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状写了原野上草的一年荣枯。第二句“野火烧不尽”,写出了野草的顽强,无论如何也烧不死。第三句“春风吹又生”,写出了春风的到来,野草又重新生长。

   夏日炎炎,荷花盛开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唯有荷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

  1. 元·王冕《墨梅》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首诗赞美了梅花的高洁品质。诗的第一句“不要人夸颜色好”,写出了梅花不以颜色取胜,而是以清气取胜。第二句“只留清气满乾坤”,写出了梅花的气节,即使是在天寒地冻的冬天,也依然傲然挺立。

  2. 清·郑燮《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赞美了竹子的坚韧不拔。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写出了竹子根植于青山,毫不放松。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写出了竹子生长在贫瘠的岩石中,依然顽强生存。第三、四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写出了竹子经受住了各种艰难险阻的考验,依然屹立不倒。

   秋高气爽,枫叶似火

  秋高气爽,枫叶似火,秋日的景色也别有一番风味。

  1. 唐·杜牧《山行》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赞美了秋天的枫叶。诗的第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写出了诗人对枫林的喜爱,停车驻足欣赏。第二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出了秋天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红,更加夺目。

  2. 宋·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赞美了秋天的明月。词的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写出了诗人对月光的喜爱,借酒问月。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写出了诗人对天上的好奇,不知道天上的宫阙里今天是什么年份。第三、四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写出了诗人想要乘风飞上天去,但又担心天上的琼楼玉宇太高,会冷得受不了。第五、六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出了诗人在地上跳舞,在月下与自己的影子为伴,岂不是很好么。第七、八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出了明月照着朱红色的阁楼,低低的窗户,照着那些无眠的人。第九、十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写出了明月不应该对人有怨恨,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第十一、十二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写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古以来就难以改变的事情。第十三、十四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写出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长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个月亮。

   冬雪皑皑,银装素裹

  冬雪皑皑,银装素裹,冬日的景色也别有一番风味。

  1.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风光。诗的第一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写出了诗人在清晨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被彩云环绕。第二句“千里江陵一日还”,写出了诗人一日之间从白帝城到达江陵,可见长江水流之快。第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出了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不绝于耳,轻舟已经越过了万重山。

  2.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诗的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写出了诗人对死亡的豁达,认为死后一切皆空。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写出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但遗憾的是自己看不到这一天的到来。第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出了诗人希望儿子在国家统一的那一天,不要忘记告诉自己的在天之灵。

标签: 当代戏剧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6811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