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用诗词感受四季收获的喜悦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01日 阅读:66 评论:0

  ---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用诗词感受四季收获的喜悦

   一、诗情画意:诗词中的四季收获

  中国诗歌中蕴藏着丰富的四季收获意象,这些意象描绘了丰收的喜悦,表达了人们对劳动成果的赞美之情。

  1. 春天:春耕、播种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写春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润物无声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赞美之情。

  2. 夏天:夏收、麦熟

   《夏日绝句》——李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首诗写夏日江南的美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夏日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江南夏日的赞美之情。

  3. 秋天:秋收、稻熟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写秋天,诗人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绘了秋天收获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4. 冬天:冬藏、收割

   《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写冬夜读书,诗人用谆谆教诲的语气,劝勉儿子要勤奋学习,用自己的实践去验证书本上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对学习的重视之情。

   二、诗词中的四季收获精神

  诗词中的四季收获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春天:播种希望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写春天,诗人用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之情。

  2. 夏天:挥洒汗水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写夏天,诗人用豪迈的笔触,描绘了长江三峡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 秋天:收获喜悦

   《秋收》——毛泽东

   禾下乘凉梦喜觉,耳边响起哄笑声。稻海翻波浪,稻穗闪金光。看稻穗弯腰笑,红脸胜朝霞。今年又增笑一场,明年更大庆丰收。

   这首诗写秋天,诗人用激情的笔触,描绘了秋收的喜悦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4. 冬天:养精蓄锐

   《咏雪》——梅尧臣

   雪花乱舞似飞鹅,一片一片复一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首诗写冬天,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花的飞舞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冬天的赞美之情。

   三、诗词中的四季收获启示

  诗词中的四季收获,给人们带来启示,那就是要勤劳勇敢、艰苦奋斗,才能获得丰收的果实。

  1. 春天:播种希望,播种幸福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写春天,诗人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 夏天:挥洒汗水,收获成功

   《夏夜》——王安石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这首诗写夏天,诗人用轻松的笔触,描绘了夏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夏天的热爱之情。

  3. 秋天:收获喜悦,庆祝丰收

   《秋收颂》——艾青

   镰刀飞舞,歌声阵阵,金色的稻浪滚滚而来。农民们汗流浃背,喜笑颜开,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这首诗写秋天,诗人用激情的笔触,描绘了秋收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丰收的喜悦之情。

  4. 冬天:养精蓄锐,期待来年

   《冬雪》——鲁迅

   雪压枝头低,去似众鸟归。远方小山白,一色入高楼。

   这首诗写冬天,诗人用凄美的笔触,描绘了冬天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冬天的热爱之情。

标签: 民间传说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059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