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李斯写给秦王政的一封谏书。当时,秦王政正准备听信姚贾的建议,将所有客卿逐出秦国。李斯闻讯后,立即上书劝谏,力陈逐客之害,并提出了“存亡继绝”的道理。
李斯首先指出,秦国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历代君王都始终如一地重视人才,广纳贤士,虚心纳谏。他以百里奚、蹇叔、商鞅等人的例子,说明了这些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秦国就不可能发展壮大。
李斯接着指出,秦国虽然已经强大,但绝不能就此止步。他提醒秦王政,天下形势瞬息万变,如果骄傲自满,疏远贤才,就会失去民心,最终招致灭亡。他以吴国和楚国为例,说明了骄奢淫逸、刚愎自用的后果。
李斯最后指出,秦国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政策。他建议秦王政继续执行招贤纳士的政策,并且要对客卿们给予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秦国。只有这样,秦国才能继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
李斯的这封谏书,以雄辩的口吻,陈述了“存亡继绝”的道理,说服了秦王政,打消了逐客的念头。李斯也因此成为秦国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非常精辟的政论文。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构严谨,论证严密。通篇以“存亡继绝”为纲,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了李斯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水平。
文章一开始,李斯就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提出了“存亡继绝”的中心思想。他指出,秦国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是因为历代君王都始终如一地重视人才,广纳贤士,虚心纳谏。他以百里奚、蹇叔、商鞅等人的例子,说明了这些客卿对秦国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秦国就不可能发展壮大。
在阐述了“存亡继绝”的道理后,李斯又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逐客之害。他首先指出,秦国虽然已经强大,但绝不能就此止步。他提醒秦王政,天下形势瞬息万变,如果骄傲自满,疏远贤才,就会失去民心,最终招致灭亡。他以吴国和楚国为例,说明了骄奢淫逸、刚愎自用的后果。然后,他又指出,如果秦国逐客,就会寒了天下贤士之心,使他们不敢再到秦国来。这样一来,秦国就会失去人才来源,最终走向衰落。
在文章的最后,李斯画龙点睛,一锤定音,提出了继续执行招贤纳士政策的建议。他指出,秦国要保持长盛不衰,就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政策。他建议秦王政继续执行招贤纳士的政策,并且要对客卿们给予优厚的待遇,让他们能够安心留在秦国。只有这样,秦国才能继续发展壮大,最终实现统一中国的目标。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非常精辟的政论文。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结构严谨,论证严密。通篇以“存亡继绝”为纲,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了李斯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水平。
李斯的谏逐客书,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语言艺术上也堪称典范。文章语言精炼,感情充沛,充分体现了李斯的文学功底和修养。
李斯的谏逐客书,语言非常精炼,一字千金。他善于使用短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磅礴。例如,他在开头一段中,连续使用了三个“不”字,强调了秦国逐客之害的严重性:“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以秦无此物,而天下辐凑也。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嗟乎!甚矣,秦之无人才也。”这三句排比句,将秦国逐客之害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寒而栗。
李斯的谏逐客书,感情非常充沛,感人肺腑。他在文章中,多次抒发了对秦国前途的担忧和对逐客政策的愤慨。例如,他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写道:“嗟乎!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几句话,感情非常真挚,发人深省。他以秦国为鉴,告诫后人不要重蹈覆辙,要吸取历史的教训,重视人才,广纳贤士,虚心纳谏。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一篇非常精辟的政论文。它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在语言艺术上也堪称典范。文章语言精炼,感情充沛,充分体现了李斯的文学功底和修养。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077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5-10-23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