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假字与诗词
通假字,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假借别的字来代替本字使用,以通其义。通假字在诗词中很常见,了解通假字的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诗词的意境。
2. 口技通假字的类型
口技通假字,是指诗词中借用口技来描述事物的通假字,这种通假字用法十分有趣,使诗词生动形象,极具感染力。
3. 口技通假字的例子
(1)唐·李白《蜀道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中的“难”通“阑”,即“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高峻崎岖,连上天都难。
(2)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的“淘”通“涛”,即“浪涛尽”,描述了大江汹涌澎湃的气势。
(3)唐·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溅”通“噍”,即“花噍泪”,形容诗人因时局动荡,泪水沾湿了花朵,进而花朵也为之感伤。
(4)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中的“切”通“窃”,即“小弦窃窃”,比喻小弦弹奏的声音如窃窃私语,细腻婉转。
4. 口技通假字的鉴赏
(1)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通“长”,即“秋池长”,描述了巴山夜雨连绵不绝,秋池水位高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2)唐·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的“回”通“归”,即“鸟飞归”,描述了鸟儿在夕阳西下时归巢的情景,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
(3)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中的“中”通“盅”,即“盅中”,比喻炭翁在山中伐薪烧炭,过着贫寒的生活。
(4)唐·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还”通“到”,即“一日到江陵”,描述了李白从白帝城出发,顺流而下,一日之内便抵达江陵的快速行程。
5. 结语
诗词中使用口技通假字,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达情感,增加诗词的感染力。了解口技通假字的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鉴赏诗词的艺术价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272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7im
2025-04-17im
2024-02-26im
2023-05-31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2023-05-25im
2025-04-18im
2023-05-27im
2023-06-2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