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间传说

尔来四万八千岁(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03日 阅读:82 评论:0

  

用诗词追忆四川的历史,领略巴蜀的风采

尔来四万八千岁(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

  在四川的历史长河中,诗词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夺目的光芒,吟诵着巴蜀的兴衰荣辱。从“尔来四万八千岁、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远古传说,到“锦官城下春风来,玉垒浮云变古台”的盛唐气象,再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宋人词句,诗词在四川历史的各个时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尔来四万八千岁、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四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尔来四万八千岁、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时期。相传,巴蜀的开国君主是蚕丛和鱼凫,他们在远古时代率领巴蜀人民开创了巴蜀文明。蜀国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四川的地理环境,也暗示了巴蜀人民在历史上的艰难历程。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

  在唐朝,四川迎来了盛唐气象。唐代诗人杜甫在《春望》中写道:“锦官城下春风来,玉垒浮云变古台”。这句诗描绘了成都的春日美景,也表达了诗人对蜀地的赞叹。在宋朝,四川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句诗抒发了诗人在被贬期间的孤独和忧愁,也反映了宋代四川的衰落景象。

  

四万八千年蜀地风光有晓游客

  四川的诗词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诗词中的四川,既有蜀道的险峻,又有蜀地的秀丽;既有盛唐气象的恢弘,又有宋代四川的衰落景象。四川的诗词文化,不仅反映了四川的历史,也反映了四川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今天,当我们读到这些诗词时,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回到了那个诗情画意的年代。

标签: 民间传说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383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