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赏析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03日 阅读:60 评论:0

   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简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著名词人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秋夜月盛时从黄河西岸曹村乘船前往黄河南岸曹村时所作的一首词。该词通过对秋天月色以及大漠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夜行黄沙道中的孤寂寥落、思绪万千之情。

   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译文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

  1. 上阕: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首两句描绘了大漠风光,千里黄云笼罩着大地,北风呼啸,大雁纷飞,雪花飘舞,勾勒出一派萧瑟苍凉的景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第三、四句抒发了词人对光阴流逝、壮志未酬的感慨。作者提醒自己和他人不要荒废年华,及时把握时机,努力拼搏,否则等到白了少年头,就会空留遗憾和悲伤。

  2. 下阕: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第五、六句表达了词人对靖康之耻的愤恨之情。靖康之耻是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俘虏宋徽宗、宋钦宗,洗劫北宋皇宫并掠走大量人口、财物的事件。这一事件给宋朝带来了巨大的耻辱,词人对此耿耿于怀。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第七、八句表达了词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词人立志要驱逐金兵,收复失地,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最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收复失地的信心。词人相信,只要努力拼搏,终有一天会收复失地,凯旋而归。

   四、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艺术特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体现了苏轼的豪放词风,语言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强烈,意境雄浑悲壮。

   五、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写作年代与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1080-1084)。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至黄州,在黄州度过了四年艰苦的生活。在这期间,苏轼写了很多诗词,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小结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具有鲜明爱国主义精神的豪迈词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作品语言豪迈奔放,气势磅礴,情感真挚强烈,意境雄浑悲壮,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标签: 当代文学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373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