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蒙学启蒙读物,内容以三字一句的形式,阐述了从古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三字经的开篇三字“人之初”便概括了对人性本善的认识,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思想基础。
二、《三字经》全文
1.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2.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3.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4.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5.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6.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8.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9.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10.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三、《三字经》译文
1. 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原本是善良的。本性是相同的,但后天的学习和环境却会使人产生差别。
2. 如果不教育、引导引导,本性就会发生变化。教育的方法,贵在专一。
3. 从前,孟母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孟子不认真学习,孟母为了让他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
4. 窦燕山有一套好的教育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非常有名气。
5. 抚养却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严格,是老师的失职。
6. 孩子不学习,不是适当的行为;幼年不学习,老了又有什么作为。
7. 玉石如果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皿;人不学习,就不知道礼义。
8. 作为子女,在年少时,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学习礼仪和道德。
9. 黄香九岁的时候,就能温席侍奉父母,孝敬父母是应该做的。
10. 孔融四岁的时候,就能把梨让给哥哥,弟弟对兄长,应该懂得尊敬。
四、结语
《三字经》作为一部蒙学启蒙读物,几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推崇。其内容浅显易懂,寓意深刻,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和知识启蒙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三字经》中对人性本善的认识,更是奠定了整部作品的思想基础,对儿童的品德教育具有积极的影响。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387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2025-10-19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