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诗歌之一——《江雪》的开头。然而,今天我要谈论的并非这首作品,而是与之同为北国背景下的一首小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772年-846年),他在唐朝官场任职多年,一生创作诗歌数千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一。
诗歌的开头是: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歌是白居易为了送一位官员的儿子离开故乡而作。从其字面上理解,“草送别”指的是在原野上长满的草,因为天气和季节不同,使得草生长和枯萎交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这里与故乡、家人、朋友等告别的次数屡见不鲜。
诗中所叙述的“一岁一枯荣”便是形象地描绘了草木的生命循环。这一概念贴切地比喻了人类的生命之短暂及其本质——人生死亡无常。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将自己对于这一现象的感怀真实地表达了出来。
当诗歌到达最后一句,被称为“句读”,它更加扣人心弦:
萋萋满别情。
“萋萋”是拟声词,形容草木在秋天的溃败。而“别情”则意味着诗人对于离别的温柔的情感表露。
我们不难看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对于“人生有极”这一命题所作的精神探究。他的笔下,草木繁盛而又凋零,春天和秋天轮回不止,既描绘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类的无可奈何,又展现了对于人生的高度思考和洞察力。
此外,也有人认为,诗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也有着别样的深意:这是对于故乡及家族的祝愿,无论什么样的磨难和弱点他们都能再次振奋起来。可谓妙语连珠。
如今,历经千年后,《赋得古原草送别》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小诗之一,广为流传近代汉文化圈内外并广为赞誉。它已成为国民文化经典和语言艺术的代表之一,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化创造者。这首篇小诗呈现出了白居易深厚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才华,是一部无法被替换的文学宝藏。
《赋得古原草送别》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描绘生命的复杂和人类对于时间流逝的洞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和鼓舞。这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号:尽管生命有限,但无论何时,追寻艺术、品味世界的过程及其所带来的人生经历都是最有价值的。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42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5-10-1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29im
2025-04-28im
2025-04-29im
2025-04-28im
2025-04-22im
2025-02-14im
2025-04-30im
2025-05-05im
2025-04-29im
2024-03-0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