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照不宣

1. 成语解释:双方彼此心领神会,都不说出来。
2.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二十八回:“众人听了,心照不宣,惟有贾母装作不闻不见。”
3.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人与人之间。
4. 成语近义词:不言而喻、心领神会、意会。
5. 成语反义词:直言不讳、直来直去。
6. 成语示例:我们两个心照不宣,谁也没说破。
二、心慈手软
1. 成语解释:心地善良,不愿意或不忍心严厉惩治或伤害别人。
2. 成语出处:《宋史·铁木儿传》:“诸将以铁木儿心慈手软,请行大将以成其事。”
3.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
4. 成语近义词:慈善仁慈、宽宏大量、心软仁厚。
5. 成语反义词:心狠手辣、残忍酷暴。
6. 成语示例:他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从来不愿意伤害别人。
三、心旷神怡
1. 成语解释: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2. 成语出处:《庄子·养生主》:“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3.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人。
4. 成语近义词:心旷神清、赏心悦目。
5. 成语反义词:愁眉苦脸、垂头丧气。
6. 成语示例:走在乡间小路上,心旷神怡,十分惬意。
四、心领神会
1. 成语解释:心中明白,彼此互相领会。
2. 成语出处:《世说新语·赏誉》:“桓公与谢安共登冶城,桓公指城东门云:‘此看会稽山也。’谢公云:‘此安得见?’桓公云:‘会稽在吴中,吴中诸山尽历历可见,会稽岂独不然。’谢公云:‘亦可见。’虽复言不逮,而心领神会。”
3. 成语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人。
4. 成语近义词:心照不宣、意会。
5. 成语反义词:一窍不通、愚不可及。
6. 成语示例:两个人心领神会,不用多说也知道对方的想法。
五、心满意足
1. 成语解释:心中十分满足,没有任何遗憾。
2.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帝谓吏部侍郎桓彝曰:‘主上可意乎?’彝曰:‘圣明在上,臣等心满意足。”
3.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4. 成语近义词:心满意足、如愿以偿。
5. 成语反义词:愁眉苦脸、唉声叹气。
6. 成语示例:他终于实现了多年的理想,心满意足。
六、心直口快
1. 成语解释:说话直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加掩饰。
2. 成语出处:《晋书·王戎传》:“王戎每好搢绅,尝从其外祖石苞如东,见何劭、卫玠,戎谓苞曰:‘何、卫二人其才不减于常林。’苞曰:‘卿勿妄言,二人之才甚高,卿不如也。’戎曰:‘然则彼二人谓我不及耳。’苞曰:‘卿复妄言,何能知彼心哉!’戎曰:‘心直口快,我信之。’”
3.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人。
4. 成语近义词:口无遮拦、直言不讳。
5. 成语反义词:言不由衷、虚情假意。
6. 成语示例:他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有什么话都藏不住。
七、心潮澎湃
1. 成语解释:心中波涛翻滚,起伏不定。
2. 成语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3. 成语用法:作谓语、状语;用于人。
4. 成语近义词: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5. 成语反义词:心如止水、波澜不惊。
6. 成语示例:站在国旗下,听着国歌,我的心潮澎湃。
八、心狠手辣
1. 成语解释:心肠狠毒,手段残忍。
2.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一回:“且说这九天玄女乃是斗姥的弟子,曾领天兵十万,下界凡尘,辅佐八路元戎扫清寇盗。”
3.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4. 成语近义词:残忍酷暴、冷酷无情。
5. 成语反义词:心慈手软、慈眉善目。
6. 成语示例:他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485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5-10-2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