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因
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其中,唐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诗,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2. 诗词全文及注解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西林壁: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悬崖峭壁上。
庐山:位于江西九江市,以其秀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横看:从侧面观看。
成岭:形成山岭。
侧看:从正面观看。
成峰:形成山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看,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高度。
不识庐山真面目:不了解庐山的真实面貌。
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身处庐山之中,只能看到庐山的局部,无法看到其全貌。
3. 诗词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游览庐山时有感而作。诗人先从侧面观看庐山,发现山势连绵,形成山岭;再从正面观看庐山,发现山势高耸,形成山峰。诗人感叹道,庐山在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看,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高度,而身处庐山之中的人却无法看到庐山的全貌。诗人由此引申出人生哲理,认为人对事物往往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只有跳出事物的局限,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
4. 引用与影响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不同形状和高度,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两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场合,用来形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用来比喻人对事物往往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
例如,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廬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曹操和刘备对天下形势的看法不同,是因为他们身处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角度不同。
再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廬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说,林黛玉和薛宝钗对爱情的看法不同,是因为她们身处不同的环境,看到的角度不同。
5. 诗词的艺术特色
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语言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将庐山的不同形状和高度描绘得惟妙惟肖,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庐山的观察,领悟到人生哲理,对事物往往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只有跳出事物的局限,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本质。这首诗在中国诗词中占有重要地位,经常被引用到各种场合,用来形容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和距离观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也用来比喻人对事物往往只看到局部,而看不到整体。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5438.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