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王夫之笔下的禅意诗词

作者:im 时间:2024年03月21日 阅读:50 评论:0

   1. 更漏子本意

更漏子:王夫之笔下的禅意诗词

  “更漏子”本是一种宋词牌名,因其多以“更漏子”为首句而得名。后人将“更漏子”一词用来形容时光的流逝,或指代夜晚的时间。在王夫之的诗词中,“更漏子”一词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含义,成为他抒发禅意、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

   2. 王夫之与禅宗

  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船山,湖南衡阳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诗人。他是王阳明心学的重要传人,也是禅宗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在王夫之看来,禅宗思想能够帮助人们超越世俗的烦恼,达到精神上的解脱。

   3. 更漏子诗词中的禅意

  在王夫之的诗词中,“更漏子”一词经常出现。这些诗词往往充满了禅意,寄托了王夫之对人生、宇宙的思考。例如,在《更漏子·听雨》一诗中,王夫之写道:“春雨润泽可人,听来滴沥,却催人离思。最难与人共眠,枕上雨声凄紧。”这首诗以雨夜听雨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感伤。然而,在对雨声的细细体会中,作者也感受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禅意。

   4. 更漏子诗词中的寄托

  在王夫之的诗词中,“更漏子”一词不仅是时光流逝的象征,也是他寄托情感的重要载体。例如,在《更漏子·忆江南》一诗中,王夫之写道:“江南忆旧,岁月悠悠。春风吹碧水,人面似桃花。只恨别时容易见时难,春风不语最好。”这首诗写于王夫之晚年,表达了他对江南旧事的回忆和对美好友景的向往。然而,在对江南的回忆中,作者也感受到了一种世事无常的无奈。

   5. 王夫之的“更漏子”诗词对后世的影响

  王夫之的“更漏子”诗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清代诗人郑燮(板桥)就曾受王夫之“更漏子”诗词的影响,写下了著名的《更漏子·咏竹》一诗。这首诗写道:“千竿翠竹,万叶青青。亭亭玉立,疏影横斜。……任它风雨任它狂,我自岿然不动。”这首诗借竹子来隐喻自己的坚贞不拔的精神,充满了禅意。

  总之,王夫之的“更漏子”诗词不仅是其思想的体现,也是其情感的寄托。这些诗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标签: 当代小说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833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