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边塞悲壮

作者:im 时间:2024年04月08日 阅读:71 评论:0

   (一)背景介绍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边塞悲壮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代诗人。出生于昌谷,举进士不中,后担任过奉礼郎、秘书郎等职务。李贺的作品以其瑰丽的想象和奇特的语言著称,被誉为“诗鬼”。

   (二)作品赏析

  1. 概览

  《雁门太守行》是李贺的名作之一,是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写了雁门太守率军出征抗击突厥入侵的故事,表现了边塞将士的壮烈牺牲和悲壮情怀。

  2. 第一段(1-6句)

  诗的一开头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壮阔的边塞景象:“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翻滚,压城而下,仿佛要将整个城市摧毁;甲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光,如同鱼鳞一般。这寥寥数语,就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将士们的悲壮形象勾勒了出来。

  3. 第二段(7-14句)

  紧随其后的第二段,诗人用一系列形象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战争的残酷和惨烈。“飞将”身披战袍,手握长枪,纵横驰骋于战场之上;“蓬莱宫”中的仙女,也为将士们的壮烈牺牲而流下眼泪。这些比喻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忍卒读。

  4. 第三段(15-20句)

  第三段诗人将笔锋一转,抒发了对边塞将士的哀悼和敬仰之情。他写道:“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年仅十五六岁的少年,他骑着夺来的胡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射杀山中白额虎,威风凛凛。诗人通过这个少年的形象,表现了边塞将士的英勇无畏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5. 结语

  《雁门太守行》是一首悲壮苍凉的边塞诗,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抒发了对边塞将士的哀悼和敬仰之情。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标签: 当代艺术散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9330.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