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千古传诵,名垂青史

作者:im 时间:2024年04月13日 阅读:87 评论:0

  【第一首:《望岳》

杜甫诗三首,千古传诵,名垂青史

  1. 雄伟壮丽的泰山

  杜甫的《望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冬,时年四十八岁。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

  《望岳》一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泰山的外形,后四句写泰山的精神。诗的开头两句,“东岱宗,太华郁,若在几席间”,用了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泰山,又名东岳,是五岳之首,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太华,又名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市。这两座山峰都是中国著名的名山,杜甫用“郁郁葱葱”来形容它们,可见泰山之高大。

  3. 诗人孤寂落寞的情怀

  诗的第三、四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诗人登泰山、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诗人站在泰山之巅,俯瞰群山,顿觉天地之广阔,人生之渺小。这种胸怀天下的豪情壮志,正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诗的第五、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出了泰山的深沉博大。岱宗,即泰山。齐鲁,指山东省。青未了,指泰山的景色深远辽阔,令人流连忘返。

  诗的第七、八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鬼斧神工。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指泰山的景色秀丽。阴阳割昏晓,指泰山的山势险峻,日出日落,阴晴变化,瞬息万变。

  《望岳》一诗,语言精炼,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我国诗歌中的不朽之作。

  【第二首:《春望》

  1. 沧桑的景象

  杜甫的《春望》是一首著名的七律,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时年四十六岁。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

  《春望》一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春天的景色,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情怀。诗的开头两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写出了国破山河在的沧桑景象。国破,指安史之乱时,唐朝首都长安被叛军攻陷。山河在,指唐朝的疆土依然存在。城春草木深,写出了春天长安城的荒凉景象。

  诗的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乡的思念。感时,指对时局的感慨。花溅泪,写出了诗人心中的悲痛。恨别鸟惊心,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诗的第五、六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和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烽火,指战争的烽火。连三月,指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切。

  诗的第七、八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写出了诗人的衰老和心头的愁绪。白头搔更短,写出了诗人的衰老。浑欲不胜簪,写出了诗人愁绪的深重。

  《春望》一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是我国诗歌中的又一首不朽之作。

  【第三首:《登高》

  1. 深秋的景象

  杜甫的《登高》是一首著名的七律,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时年四十八岁。这首诗描绘了深秋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和对故乡的思念。

  《登高》一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深秋的景色,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情怀。诗的开头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写出了深秋的萧瑟景象。风急天高,写出了秋风的劲急和天

标签: 当代戏剧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7954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