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作者:im 时间:2024年09月16日 阅读:75 评论:0

   一、木已成舟的由来

木已成舟,悔之晚矣

  1. 典故出处

  “木已成舟”出自《晋书·温峤传》。公元年352年,桓温率军伐蜀,谢万带兵后援,到达襄阳时遇上大雨,犹豫不决,未作决定。温峤占据有利地形,说“将军舍舟陆行,亦已十日,而粮运未至。今舍水陆行,粮运无绝。若待粮运,事去矣。”谢万听了,悔之晚矣。

  2. 寓意深刻

  “木已成舟”比喻事情已经定局,无法挽回。这句话同样说明即使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成功,尘埃未定之前必须尽力而为,切勿轻视任何阻碍因素,贸然果断,或是犹犹豫豫。

   二、木已成舟、欲罢不能

  1. 覆水难收

  “覆水难收”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建武十一年,功臣冯异兄弟宴请汉光武帝刘秀,刘秀先到,众人悉未到,刘秀见席上有一盘冷鸡,便拿箸挟之。众人进来慌忙起拜,刘秀以箸画鸡,说:“此非人臣拜君之礼也。”冯异忙说:“盛宴已备,难以复改。”于是只好坐定。

  2. 鞭长莫及

  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蜀汉丞相诸葛亮率兵北伐曹魏,留马谡守街亭,马谡拒不听从诸葛亮的部署,致使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谡。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悔之晚矣。”

   三、痛定思痛,前车之鉴

  1. 项羽自刎

  项羽本有良谋,可他无能决断,优柔寡断,出击刘邦时,不听范增之谏,项羽纵兵渡河,以壕堑自固,即“鸿沟和议”。和议后刘邦却背信弃义,袭其后路,项羽还击,与其争荥阳、成皋,后被围于垓下。四面楚歌,忧郁成疾,后突围未得,自刎而亡。

  2. 李煜亡国

  南唐后主李煜诗造诣很高,但治国无方,懦弱奢靡,失去民心。北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太祖赵匡胤采纳赵普建议,御驾亲征伐南唐,南唐军兵不战而退。李煜出降,尊赵为天子,自降为江南国主。开宝九年(976年),宋军攻占金陵,俘李煜,南唐灭亡。

   四、吸取教训,前事不忘

  1. 亡补牢

  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齐国百姓的羊被老虎吃掉了。齐闵王问晏子:“现在该怎么办?”晏子说:“现在补牢还来得及。”意思是在漏洞出现之前就采取措施,把损失尽可能地减少。

  2. 防微杜渐

  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河间献王刘德向汉武帝进言:“故圣王务为治之端,禁其未然之前,见微以知萌,防萌以杜渐,是以天下理也。”意谓圣明的君王注重治理的初始阶段,及时防患于未然,防止邪恶萌芽并使之不发生,因而天下才可以安定。

标签: 当代艺术散文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134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