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的意思是,廉洁正直的人不会接受嗟来之食,也就是乞讨而来的食物。乞讨是屈辱的,是乞求别人的施舍。廉者有气节,有尊严,他们宁可挨饿也不愿乞讨。
嗟来之食的由来
“嗟来之食”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伯夷列传》。伯夷是商朝末年的贤人。商纣王无道,伯夷不愿为其效力,便隐居首阳山。武王伐纣成功后,伯夷认为周武王以臣伐君,是不仁不义的,便立志不食周粟。后来,周武王亲自到首阳山拜访伯夷,劝他下山做官,伯夷不为所动。周武王于是让人用箭射伯夷,伯夷宁死不食嗟来之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嗟来之食的含义
“嗟来之食”的含义不仅仅是指乞讨而来的食物,还指那些不劳而获、不义之财。廉者不食嗟来之食,不仅仅是说他们不乞讨,更重要的是说他们不贪图不义之财。廉者有气节,有尊严,他们只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来获取报酬。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
1.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
伯夷和叔齐是商朝的遗老,他们不肯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2. 介子推不食曹粟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谋臣,他曾帮助晋文公复国。晋文公为了报答介子推,赏赐他万户侯。介子推辞谢不受,带着母亲隐居山林。后来,晋文公派人烧山,想要逼介子推下山。介子推不愿下山,最终被烧死在山林中。
3.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诗人,他以诗文名世。陶渊明家境贫寒,但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权贵谄媚。他宁可辞官归隐,过着清贫的生活。
结语
“廉者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告诉我们,廉洁正直的人不会接受屈辱的施舍,也不会贪图不义之财。廉者有气节,有尊严,他们只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来获取报酬。廉洁正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学习和弘扬廉洁正直的品德,做一个廉洁正直的人。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3081.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2025-11-02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