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布局考虑太周密,反葬送了卿卿生命。然而,生命依旧在,而寿也变成了人类永恒主题之一。
大师徐志摩先生曾有"人生若只如初见"一诗,其中两句"何事秋风悲画扇,最是人间留不住"表达出人生易逝和时光荏苒的思想。这种人生感悟在悼亡诗歌中更为凸显,如对李清照用花半庭前月一轮来形容她的爱情,对于逝去的亲友和同胞则是通过用各种形容树、花、鸟、水等的方式表达。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杜甫的《登高》中的"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等,都是表达生命的轻盈与脆弱。这种用视觉来表达感受的表现方式便凸显于生命中关于美好的记忆的留住,留住后这些记忆进而也成为了一种延续。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死亡,生命所承受的压力和峰顶之路的艰辛同样成为诗人所关注的内容。如李清照的"菩萨蛮·春日宴"中的"多才敢作此文,固知我负平生志"表达了女子强大出众却鲜有机会发挥才华的遗憾,苏轼的《赤壁怀古》中更是用自己的切肤之痛表达了志在四海而泪难收的无奈。壮志难酬的人性不但使人对于生命的真正内涵重新思考,也让我们理解那些相信生命进程哪怕再迟缓也不容摧毁的人生价值观。
虽然生命必然会有终结,但诗歌中对于生命的追忆会让我们看到永恒寿命和再次相逢这一美好的前景。如李商隐的《锦瑟》中"此情常在心间,灯火阑珊处,一夜一回肠"表达的是对生命一段经历、一段感情的蓄积和珍惜。而《琵琶行》中"满地落叶子,独还立,得呼儿,千万声"所表达的则是对于希望一次又一次相逢和爱情延续的愿望。这种永恒存在的概念无论是在诗歌中还是在其他文化艺术中都在告诉人们:生命不只是过程,也是结果。
总之,用诗歌表达寿这一永恒的话题,是对于人们可以抵抗时间的感性理解。寿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即使我们深信死亡终究是必然,在弥留之际依然希望有些什么是永存的。因此,当我们在诗歌中赏析到那种敏锐和玄妙时,它自会引导我们用归纳与概括的方式感受时光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与珍贵。而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人类浩瀚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想象力。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34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5-10-29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4-01-19im
2025-05-06im
2024-01-19im
2024-01-12im
2025-04-22im
2024-01-14im
2024-01-16im
2025-01-15im
2024-01-17im
2025-04-21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