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宝镜似空水,镜花水月,亦真亦幻

作者:im 时间:2025年01月15日 阅读:1656 评论:10

  1. 宝镜似空水,镜花水月,亦真亦幻

诗词中的宝镜似空水,镜花水月,亦真亦幻

  在诗词中,常以宝镜来比喻人的心灵。宝镜如空水,澄澈透明,一尘不染。它能照见万事万物,也能映出人的内心世界。

  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汪伦千里迢迢送李白归乡,这份深情厚谊,如宝镜一般照亮了李白的心。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人,他抬头望月,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月亮,一颗孤独的心也得到了慰藉。

  2. 宝镜鉴心,照见本性

  宝镜不仅能照见外在世界,还能照见人的内心。它能洞察人的喜怒哀乐,也能揭示人的本性。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唐玄宗沉迷于爱情,荒废了朝政,他被宝镜照出了本性。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诗人站在赤壁之上,仿佛看到了历史的兴衰更替,也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3. 宝镜破幻,明心见性

  宝镜还能破除幻象,让人们看清本质。它能澄清人们心中的迷雾,也能让人们明心见性。

  王维的《鹿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漫步山林,只听到人语声,却不见人影。他仿佛置身于一个空灵的世界,心中一片澄明。

  李商隐的《锦瑟》中写道:“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借锦瑟抒发自己的情感,他从过去的记忆中看到了自己的真实面貌,也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结语

  宝镜似空水,镜花水月,亦真亦幻。在诗词中,宝镜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心灵。它能照见万事万物,也能映出人的内心世界。它能鉴别人的本性,也能破除幻象,让人们明心见性。宝镜是诗人们心灵的镜子,也是人类灵魂的镜子。

标签: 当代小说艺术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8375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