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饱含沧桑与悲壮的诗句,不仅是对长征历史的凝练概括,更是对无数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深沉缅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不朽丰碑,它不仅是一场军事战略转移,更是一次精神的淬炼与信仰的考验,在这条充满艰险的道路上,红军战士以血肉之躯书写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当我们回望这段历史,依然能感受到那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一、长征的历史背景与艰难历程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撤离江西瑞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长征初期,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加上错误的军事指挥,部队损失惨重,湘江战役后,红军从出发时的8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鲜血染红了湘江,也唤醒了红军将士对正确路线的渴望。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迎来转机,此后,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越草地……在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重重封锁下,红军将士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战略转移,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 长征历时两年,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跨越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渡过24条大河,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无数战士倒在了路上,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二、“人未还”:长征中的牺牲与悲壮 "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道出了长征最悲壮的一面,长征路上,牺牲的红军战士不计其数,他们有的死于敌人的枪炮之下,有的因饥饿、疾病、严寒而倒下,有的甚至消失在茫茫草地或雪山之中,尸骨无存。 在湘江战役中,红军34师为掩护主力突围,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被俘后断肠明志,壮烈牺牲,在翻越夹金山时,许多战士因缺氧和严寒而倒下,永远留在了雪山上,过草地时,沼泽吞噬了无数生命,有的战士陷入泥潭,同伴却无力施救,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被吞没。 这些牺牲的战士,大多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如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所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支撑着红军完成了这一壮举。 三、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 长征虽然已经过去近90年,但长征精神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新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因为它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 长征的胜利,源于红军将士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们依然相信革命必将成功,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挑战,同样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长征路上,红军将士面对的是敌人的围剿、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端的物资匮乏,但他们从未退缩,这种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启示,无论是科技创新、脱贫攻坚,还是抗击疫情,都需要这种迎难而上的勇气。 长征的胜利,离不开红军将士的团结协作,无论是四渡赤水的巧妙配合,还是过草地时的互相扶持,都体现了集体主义的力量,在当今社会,团队合作、互助共赢的精神同样重要,无论是企业的发展,还是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团结一致、共克时艰。 四、长征精神的当代传承 长征精神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动力,在新时代,我们如何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要让年轻一代了解长征的历史,通过红色教育、参观革命遗址、阅读长征故事等方式,让长征精神深入人心,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长征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在实际行动中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 长征精神需要与时俱进,结合新时代的特点赋予新的内涵,在科技创新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让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新的生机。 "万里长征人未还",这句诗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悲壮,也蕴含着永恒的精神力量,长征虽然已经远去,但长征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它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篇章,让我们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行!
**1. 坚定的理想信念
**2. 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
**3.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1. 教育引导,铭记历史
**2. 实践行动,践行精神
**3. 创新发展,赋予新内涵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422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5-10-26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04-18im
2024-03-01im
2025-02-16im
2024-03-03im
2025-05-05im
2025-04-18im
2024-03-03im
2024-03-01im
2024-03-03im
2025-01-18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