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虽生于眉州(今四川眉山),但一生宦海沉浮,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都作为蜀地的核心城市,在苏轼的诗作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尽管苏轼并未长期定居成都,但他在诗文中多次提及这座繁华富庶的都市,或以追忆、或以想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成都画卷,本文将梳理苏轼笔下与成都相关的诗作,探讨其诗中的成都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一、苏轼与成都的渊源 苏轼虽生于眉州,但成都作为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他的成长和文学创作有着重要影响,苏轼年少时曾随父亲苏洵游历成都,对这座城市的繁华与人文气息印象深刻,他的亲友中不乏成都人,如好友文同(字与可)曾任成都府学教授,苏轼在诗文中多次提及与他的交往。 尽管苏轼一生宦游四方,但他对故乡蜀地始终怀有深厚情感,成都作为蜀地代表,自然成为其诗中的重要意象,他的成都诗既有对城市风貌的描绘,也有对友情的追忆,更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二、苏轼诗中的成都意象 成都在唐宋时期已是西南重镇,商业繁荣,文化兴盛,苏轼在诗中多次提及成都的富庶与热闹,如《送张嘉州》一诗: >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 > 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此诗虽未直接写成都,但“汉嘉”(今乐山一带)与成都同属蜀地,诗中流露出对蜀地山水与人文的眷恋,而在《和子由蚕市》中,苏轼则直接描绘了成都的市井繁华: >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此诗虽写蚕市(成都的传统集市),但侧面反映了成都的商贸兴盛与百姓生活的忙碌与享乐并存的特点。 苏轼虽未长期居留成都,但他对成都的名胜古迹十分熟悉,并在诗中有所提及,他在《送贾讷倅眉》中写道: >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此诗虽写眉州,但成都的山水与眉州一脉相承,诗中流露出对蜀地山水的深情,苏轼在《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中也提到成都的浣花溪: >“想见青衣江畔路,白鱼紫笋不论钱。” 浣花溪是成都著名景点,杜甫曾在此筑草堂,苏轼借浣花溪之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苏轼的交游广泛,其中不少友人与成都有关,他的表兄文同(文与可)曾任成都府学教授,苏轼在《书文与可墨竹》中写道: >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此诗虽非直接写成都,但文同的仕宦生涯与成都紧密相连,苏轼通过怀念友人,间接表达了对成都的牵挂。 苏轼在《送张嘉州》中也提到成都的友人: >“归来故里访旧游,故人零落今几存?” 诗中流露出对成都旧友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三、苏轼成都诗的文化意蕴 苏轼一生漂泊,但对蜀地始终怀有深厚情感,他的成都诗常带有浓郁的乡愁,如《临江仙·送王缄》: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此词明确表达了对成都的思念,尽管他离乡多年,但成都的记忆仍深藏心底。 苏轼的诗歌中常流露出对蜀地文化的自豪感,在《和子由蚕市》中,他描绘了成都的市井生活,展现蜀地百姓的勤劳与智慧,他在《送张嘉州》中也写道: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虽写峨眉山,但成都作为蜀地核心,其文化底蕴与自然风光在苏轼诗中得到了高度赞美。 苏轼的成都诗不仅写景抒情,也蕴含深刻的人生思考,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他写道: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虽非直接写成都,但诗中的豁达心态与其对蜀地山水的热爱一脉相承。 四、结语 苏轼虽未长期居留成都,但他的诗作中多次提及这座蜀地名城,或写其繁华市井,或忆其山水胜景,或怀其故交旧友,这些诗作不仅展现了成都的历史风貌,也折射出苏轼对故乡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思考,透过苏轼的笔触,我们得以窥见北宋时期成都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一位伟大诗人对故土的永恒眷恋。 苏轼的成都诗,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与情感的珍贵记录,千百年后,当我们重读这些诗篇,依然能感受到那座古老城市的繁华与诗意,以及苏轼那颗始终跳动着的赤子之心。
**1. 繁华富庶的都市景象
**2. 成都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3. 对成都友人的追忆
**1. 乡愁与宦游之思
**2. 对蜀地文化的自豪
**3. 人生哲理的寄托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434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