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诗歌与人生

歙字在哪些文言文中出现过?——探源古字用法与文化内涵

作者:im 时间:2025年04月19日 阅读:95 评论:0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歙"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中却多次出现,具有独特的语义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文字学、文献学和历史文化角度,梳理"歙"字在文言文中的具体用例,并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期揭示这一古字的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歙字在哪些文言文中出现过?——探源古字用法与文化内涵

一、"歙"字的基本释义

"歙"(拼音:xī 或 shè)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其基本含义如下:

1、读作xī时

- 指"收敛、闭合",如《说文解字》:"歙,缩鼻也。"

- 表示"呼吸"或"吸气",如《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

2、读作shè时

- 指地名,即今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如《汉书·地理志》:"丹阳郡歙县。"

- 用作姓氏,如宋代《百家姓》中有"歙"姓。

二、"歙"字在文言文中的具体用例

**1. 表示"收敛、闭合"

"歙"在早期文献中多用于描述动作上的收敛或闭合,常见于先秦及汉代典籍。

《老子》(春秋时期):

>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此处的"歙"意为"收缩、闭合",老子以此比喻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

《淮南子·原道训》(西汉):

> "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这里的"歙歙"形容收敛、谨慎之态,与"浑其心"相呼应,表达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2. 表示"呼吸"

"歙"在古代医学和养生文献中常与"呼吸"相关,多见于道家经典。

《庄子·刻意》(战国):

>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

"歙"(呼吸)与"吹"(呼气)相对,强调调息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素问》(秦汉医学典籍):

> "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虽未直接使用"歙"字,但后世注家常以"歙吸"解释呼吸之法。

**3. 作为地名"歙县"

"歙"作为地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后成为徽州文化的核心区域。

《汉书·地理志》(东汉班固):

> "丹阳郡,县十七:宛陵、于潜、江乘、秣陵……歙。"

这是"歙县"最早的官方记载,表明其在汉代已是重要行政区域。

《新唐书·地理志》(宋代欧阳修等):

> "歙州新安郡,属江南道。"

唐代歙州(今歙县)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源地,经济文化繁荣。

**4. 其他特殊用法

《后汉书·张衡传》

> "歙肩缩颈,状若探汤。"

此处"歙肩"形容人因寒冷或恐惧而耸肩缩颈的样子。

《文选·张衡〈思玄赋〉》

> "歙沆瀣兮餐朝霞。"

"歙"在此处意为"吸饮",形容仙人餐霞饮露的意境。

三、"歙"字的文化内涵与演变

**1. 道家思想中的"歙"

在道家经典中,"歙"常与自然、呼吸、收敛等概念相关,体现"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如《老子》以"歙张"比喻事物发展的辩证关系,而《庄子》则将其融入养生理论。

**2. 歙县与徽州文化

歙县自汉代设县以来,逐渐成为徽州(今黄山市)的核心区域,明清时期,徽商崛起,歙县成为科举大县,孕育了戴震、胡适等文化名人。"歙砚"更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趣。

**3. 文字演变与方言影响

"歙"字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语义的扩展与收缩,现代普通话中,"歙"字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安徽方言中仍保留古音(如歙县方言读作"shè")。

四、结语

"歙"字虽非高频用字,却在文言文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从《老子》的哲学思辨,到《汉书》的地名记载,再到《庄子》的养生智慧,"歙"字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与延续性,通过对这一古字的梳理,我们不仅能了解其具体用法,更能窥见古代社会的思想、地理与生活风貌。

(全文约1500字)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东汉

2、老子,《道德经》,春秋时期

3、班固,《汉书·地理志》,东汉

4、欧阳修等,《新唐书·地理志》,宋代

5、张衡,《思玄赋》,东汉

希望这篇文章能满足您的要求!如需调整或补充,请随时告知。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5034.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