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程溪在江南水乡的成长经历,描绘他与故乡小溪、古桥、老屋的情感纽带,以及这些自然元素如何塑造了他的童年记忆。
离乡求学:程溪为了学业离开故乡,在都市中开始新生活,但内心始终怀念着家乡的宁静与美好,时常在梦中回到那片熟悉的水乡。
归乡震惊:多年后程溪回到故乡,发现曾经熟悉的水乡景象已被现代化建筑取代,老屋、古桥和小溪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高楼和商业街。
寻找痕迹:程溪在城市的缝隙中寻找故乡的痕迹,在一位老茶馆主人的帮助下,发现仅存的几处未被完全改造的角落,唤起深埋的记忆。
情感升华:通过老茶馆主人的开导,程溪学会在变化中寻找永恒,理解到真正的故乡不仅存在于地理空间,更存在于记忆和情感之中。
在本次写作中,我们将重点描写程溪回到故乡后发现环境巨变的心理冲击,以及他如何在现代化都市中寻找故乡记忆的情感历程,最终领悟到乡愁的本质。
故溪无处觅:一座城市的消逝与记忆的重建
一、水声远去
程溪站在十字路口,茫然地望着四周,这里本该有一条蜿蜒的小溪,溪边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路旁立着几棵歪脖子柳树,每年春天,柳絮如雪,飘落在水面上,随着水流打着旋儿远去,而现在,他面前是一条八车道的马路,车流如织,两侧是玻璃幕墙的高楼,反射着刺眼的阳光。
"先生,需要帮忙吗?"一位穿着制服的保安走近询问。
程溪摇了摇头,目光依然固执地搜寻着,他记得很清楚,二十年前离开时,小溪就在这个位置,那时他十八岁,背着行囊去省城上大学,母亲站在溪边的石桥上向他挥手,桥是青石砌的,栏杆上雕刻着莲花,经年累月被无数过客的手摩挲得光滑发亮。
"请问,这附近原来有条小溪,还有座石桥......"程溪终究忍不住开口。
保安露出困惑的表情:"小溪?这里从来都是商业区啊,我在这工作五年了,没见过什么小溪。"
程溪感到一阵眩晕,五年?这条小溪存在了至少三百年,县志上有记载,明代时就有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他童年时,常在溪边捉蝌蚪,夏天和小伙伴们光着屁股跳进水里嬉戏,那些记忆如此鲜活,而眼前的一切却告诉他,那些从未存在过。
二、记忆的迷宫
程溪拖着行李箱,按照记忆中的路线走着,行李箱的轮子在平整的人行道上发出规律的声响,这声音让他想起小时候木屐踩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回音,转过一个弯,他期待能看到那排白墙黑瓦的老房子——他家就在第三间,门前有棵桂花树,秋天时香气能飘满整条街。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时尚的精品店,橱窗里陈列着他不认识的品牌,程溪站在曾经是家门口的位置,闭上眼睛,试图召唤出记忆中的画面:父亲坐在门廊下修补渔网,母亲在厨房里炒菜,油烟混着饭菜香飘出来;隔壁王奶奶总爱端着一碗刚煮好的酒酿圆子来串门......
"先生,要进来看看吗?新款刚到。"一位店员热情地招呼打断了他的回忆。
程溪苦笑着摇摇头,继续向前走,街角的杂货铺变成了连锁超市,他小时候常去买糖果的老爷爷早已不在;小学校址上建起了购物中心,操场变成了地下停车场;那棵他们经常爬上去偷摘枇杷的老树,连树桩都没留下。
夜幕降临,程溪找了一家酒店住下,从窗户望出去,城市的灯光如星河般璀璨,他想起小时候的夜晚,溪水映着月光,萤火虫在草丛间飞舞,蛙声和蟋蟀声此起彼伏,那时的星空比现在明亮得多,银河清晰可见,父亲会指着星星给他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三、碎片的拼图
第二天,程溪决定去市政档案馆,接待他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职员,听到他要查找老城区改造的资料时,露出了然的表情。
"很多像您这样的老居民来查过,"她边说边调出电子档案,"二十年前开始的旧城改造工程,基本上把整个老城区都重建了。"
屏幕上显示出规划图和对比照片,程溪看到自己熟悉的那片区域被标注为"B-7地块",改造时间是2008年,照片上,推土机正在作业,那些承载着他童年记忆的建筑在钢铁巨兽面前显得如此脆弱。
"有没有改造前的详细记录?比如照片、地图之类的?"程溪问道,声音有些颤抖。
女职员点点头,调出更多资料,当看到自家老屋的登记照片时,程溪的眼眶湿润了,照片上的房子比他记忆中的要破旧许多,墙皮剥落,瓦片残缺,但那扇雕花木门,那方小小的天井,确确实实是他长大的地方。
"这些资料可以复制吗?"程溪问道。
"当然可以,不过需要办理一些手续。"女职员温和地回答。
四、水流的去向
离开档案馆,程溪按照老地图的指引,来到城市边缘的一个公园,规划图上显示,原来穿城而过的小溪被改道,现在成了公园里的人工湖。
湖边立着一块解说牌,上面写着:"明溪湖,原为古城护城河支流,2009年改造为景观水体..."程溪蹲下身,用手指触碰湖水,水温微凉,与记忆中小溪的感觉相似又不同,湖底铺着整齐的石块,而非自然形成的泥沙;岸边是精心修剪的草坪和规整的花坛,少了野花野草的自然野趣。
一位白发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程溪走过去询问:"老先生,您知道原来城里的那条小溪吗?"
老人眼睛一亮:"你也是老城里人?那条溪啊,我小时候常在里头摸鱼,后来城市扩建,嫌它碍事,就给改了道。"他指着湖面,"现在的水只有原来三分之一不到,大部分被填平盖楼了。"
"为什么要这样?"程溪忍不住问。
老人叹了口气:"说是不卫生,夏天有蚊子,下大雨还会淹了街道,年轻人,时代在变啊,我孙子就觉得现在这样挺好,干净整洁。"
程溪沉默地看着湖面,几只鸭子悠闲地游过,划出微微的波纹,远处,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写生,他们画着眼前的景色,却永远不会知道这里曾经的模样。
五、记忆的重建
回到酒店,程溪打开电脑,开始整理今天收集的资料,他将老照片扫描存档,在地图上标记出记忆中的重要地点,写下与之相关的故事,母亲做的红烧肉的味道,父亲教他钓鱼的耐心,夏日午后和小伙伴们在溪边玩耍的欢笑......这些记忆如同珍珠,被他一一串起。
深夜,程溪做了一个梦,梦中他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小溪边,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小鱼游弋,石桥上,年轻的父母向他招手,隔壁王奶奶端着热腾腾的酒酿圆子走来,醒来时,枕边已湿了一片。
第二天,程溪去了城市规划展览馆,在未来的城市模型中,他看到更多老城区将被改造,站在模型前,他突然明白,与其哀悼失去的,不如想办法保存记忆,他决定写一本书,记录下那个已经消失的水乡小镇,让那些记忆不至于随着物理空间的改变而彻底湮灭。
离开城市前,程溪去了最后一个地方——公墓,父母的墓碑静静地立在那里,周围是整齐的绿化,他清理了墓碑,摆上鲜花,轻声说:"爸,妈,我回来了,虽然找不到咱们的老房子,但我找到了更好的东西——你们留给我的回忆。"
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他的话,程溪站起身,最后看了一眼这座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故溪虽已无处寻觅,但它永远流淌在他的记忆里,清澈如初。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描写程溪在写作过程中如何通过记忆重建故乡,以及这一过程对他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创作过程:程溪租下一间能看到河流的公寓,每天对着水流写作,将童年记忆与收集的历史资料编织成文,逐渐形成一部半自传体小说。
意外发现:在走访过程中,程溪遇到一位老茶馆主人,对方保存着许多老照片和器物,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关键人物。
情感升华:通过写作,程溪不仅重建了故乡图景,也重新理解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那些曾经认为理所当然的日常,如今成为最珍贵的宝藏。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5083.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2025-10-22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