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袖龙钟泪不干怎么读?——解读岑参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

作者:im 时间:2025年04月20日 阅读:89 评论:0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介绍

双袖龙钟泪不干怎么读?——解读岑参边塞诗中的家国情怀

"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诗出自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全诗为:"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首诗创作于天宝八载(749年),当时岑参首次出塞,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职,在通往西域的漫漫征途上,诗人偶遇一位返回京城的使者,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

要准确理解"双袖龙钟泪不干"的读音和含义,首先需要了解岑参的生平背景,岑参(约715-770年),南阳人,后迁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逝,家道中落,岑参自幼刻苦读书,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度出塞,先后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和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中任职。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边塞诗则是唐诗中的重要流派,盛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辽阔,许多文人投笔从戎,奔赴边疆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岑参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诗以雄奇豪迈著称,描绘了西域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艰苦的军旅生活,同时也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逢入京使》正是这种复杂情感的典型体现。

二、诗句的正确读音解析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中,"龙钟"二字的读音常引起疑惑,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龙钟"应读作"lóng zhōng",是一个连绵词,不能拆开理解,在古汉语中,"龙钟"有多种含义:一是指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二是指潦倒、不得志的状态;三是指泪水淋漓的样子,在这句诗中,"龙钟"明显是第三种含义,形容泪水纵横、衣袖被泪水浸湿的状态。

整句诗的现代汉语拼音为:"shuāng xiù lóng zhōng lèi bù gān",朗读时应注意平仄和节奏,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每句的节奏一般为"二二三"或"四三"。"双袖龙钟泪不干"可读为"双袖/龙钟/泪不干"(二二三)或"双袖龙钟/泪不干"(四三),前者更符合传统的七言诗读法。

"泪不干"的"干"字读作"gān",是第一声,意为"干燥",不能误读为第四声的"gàn",在古代汉语中,"干"字有多个读音和含义,读"gān"时表示干燥、枯竭、冒犯等意思;读"gàn"时则指事物的主体部分或做事情,在这句诗中,"泪不干"意为泪水不断流淌,衣袖始终未能干透,因此必须读作"gān"。

三、诗句的逐字释义与整体翻译

"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逐字解释如下:

- "双袖":两只衣袖,在古代,人们常用衣袖擦拭眼泪,quot;双袖"成为表达悲伤情感的意象。

- "龙钟":此处形容泪水纵横、淋漓的样子,与年老体衰的含义不同。

- "泪不干":眼泪不停流淌,使衣袖无法干透。

整句诗可以翻译为:"(我)用两只衣袖擦拭泪水,但泪水纵横,衣袖始终湿漉漉的无法干透。"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深切和无法抑制。

从语法结构分析,"双袖"是主语,"龙钟"和"泪不干"是并列的谓语,共同描述主语的状态,这种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式是唐诗的典型特点,能够在短短七个字中传达丰富的情感和意象。

四、诗句的艺术手法赏析

"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展现了岑参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首先是夸张手法,"泪不干"并非写实,而是极言流泪之多、时间之长,通过夸张强化了思乡之情的浓烈程度,其次是细节描写,诗人选取"双袖"这一典型细节,以小见大,通过衣袖被泪水浸湿这一具体形象,折射出内心的巨大悲伤。

在情感表达上,这句诗体现了含蓄而深沉的特点,诗人没有直接说"我非常想念家乡",而是通过外在的动作和状态来暗示内心的情感,这种间接表达方式比直抒胸臆更具艺术感染力。"龙钟"一词的选择尤为精妙,既描绘了泪水纵横的外在形象,又隐约透露出诗人长途跋涉后的疲惫状态,一词双关,意味深长。

从意象构建角度看,"双袖"和"泪"的组合形成了鲜明的视觉形象,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悲伤,这种意象组合在唐诗中并不罕见,但岑参用"龙钟"加以修饰,使常见意象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语言创造力。

五、诗句在整首诗中的作用与地位

"双袖龙钟泪不干"作为《逢入京使》的第二句,在全诗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首句"故园东望路漫漫"点明了思乡的主题和遥远的地理距离,第二句则通过生动的细节将这种思乡之情具体化、形象化,为后两句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奠定了情感基调。

从情感发展脉络看,首句是远望故乡的静态描写,第二句转为对自己流泪状态的动态刻画,情感强度明显提升,第三、四句则从自我抒情转向与入京使者的互动,情感表达方式由内敛转为外放,整首诗的情感曲线是"静→动→放",而"双袖龙钟泪不干"正处于由静向动的转折点上,是全诗情感发展的关键节点。

从主题表达角度看,这句诗强化了边塞诗常见的思乡主题,岑参的边塞诗虽然以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著称,但思乡始终是重要主题之一,通过"泪不干"的强烈表达,诗人揭示了戍边将士光鲜背后的情感代价,使诗歌主题更加立体和人性化。

六、诗句的历史文化内涵

"双袖龙钟泪不干"不仅是一句优美的诗歌,还蕴含着丰富的唐代社会文化信息,它反映了唐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在唐代,许多文人都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抱负,但真正踏上边塞之路后,又难免思念家乡和亲人,这种矛盾心理在岑参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既有"功名只向马上取"的豪情,又有"双袖龙钟泪不干"的柔情。

这句诗折射了唐代的交通和通信状况,在没有现代通讯工具的唐代,戍边将士与家人联系极为困难,"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无奈与"泪不干"的悲伤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当时人们面对地理阻隔的真实情感体验。

从文学传统角度看,"以泪抒怀"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常见手法。《诗经》中就有"泣涕涟涟"的描写,汉乐府中有"泪下沾裳衣",到唐代,这种表达更加丰富多样,岑参的"双袖龙钟泪不干"既继承了传统,又以独特的语言表达推陈出新,成为这一抒情传统的经典范例。

七、诗句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双袖龙钟泪不干"虽然创作于一千多年前,但其中表达的情感却具有超越时代的普遍性,在现代社会,许多人为了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远离家乡,思乡之情与古人并无二致,这句诗提醒我们,在追求事业和理想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家人和亲情的珍视。

从文学欣赏角度看,这句诗展示了汉语表达的凝练与优美,在现代汉语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通过具体形象表达抽象情感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正确理解和诵读古典诗词,如掌握"龙钟"的正确读音和含义,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在跨文化交流中,"双袖龙钟泪不干"这样的诗句可以作为中国文化的情感密码,向世界展示中国人含蓄而深沉的情感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和传播这样的经典诗句,我们能够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了解。

八、结语

"双袖龙钟泪不干"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岑参作为边塞诗人的另一面——不仅是描绘大漠孤烟、金戈铁马的豪放派,也是抒发细腻情感的抒情高手,通过深入解读这句诗的读音、含义、艺术手法和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能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偶尔放慢脚步,品读这样的古典诗句,感受古人真挚的情感世界,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迪,正如岑参在遥远的边塞通过诗歌表达思乡之情一样,古典诗词也可以成为现代人表达情感、安顿心灵的重要方式。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5626.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 最新动态
  • 热点阅读
  • 随机阅读
站点信息集合

网站首页 · 写春天的诗句 · 形容深爱的诗句 · 谜梦诗句 · 佳节 · 诗歌与人生 ·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Powered By Zblog-php 京ICP备13025055号 站长统计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联系V:1310111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