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殷汤"一词中"汤"字读音的考证,探讨了汉字多音现象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文章从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名号切入,分析了"汤"字的不同读音及其演变过程,揭示了古代帝王谥号制度与语言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表明,"殷汤"的"汤"应读作"shāng",这一特殊读音承载着丰富的礼制文化和语言变迁信息,为我们理解古代历史文献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殷汤;汉字读音;多音字;谥号制度;语言演变;商朝历史
在阅读中国古代历史文献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人名和称谓,quot;殷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尊称,"殷汤"一词中的"汤"字究竟应该如何发音,长期以来困扰着许多读者和研究者,这个看似简单的读音问题,实则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本文将从历史语言学、谥号制度和文字演变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殷汤"之"汤"的正确读音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为读者解开这一汉字读音之谜。
一、"殷汤"称谓的历史渊源
"殷汤"一词中的"殷"指代商朝的别称,"汤"则是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简称,成汤,子姓,名履,又称武汤、天乙、大乙等,是商朝的第一位君主,他推翻了暴虐的夏桀,建立了商朝,被后世尊为圣王,在《尚书》《史记》等古代典籍中,成汤的事迹被广为记载,而"殷汤"则成为后世对其的尊称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商朝在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才被称为"殷商"或简称"殷",而成汤时期商朝的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一带),因此严格来说,"殷汤"这一称谓是后代对成汤的追称,体现了后世史家对商朝历史的整体把握,这种追称现象在中国古代历史编纂中十分常见,反映了中国人重视历史连续性的文化传统。
二、"汤"字的多音现象解析
现代汉语中,"汤"字主要有三种读音:tāng、shāng和tàng,tāng是最常见的读音,表示热水、食物煮出的汁液等意思;tàng则用于"趟"字的同音替代;而shāng这一读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较为罕见,主要用于古代人名"成汤"的特定称谓中。
从字形演变来看,"汤"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由"水"和"昜"组成,"昜"既表音也表义,有"广大"之意,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汤,热水也,从水昜声。"在古代,"汤"字的本义确实与热水有关,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它逐渐衍生出多种含义和读音。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代文献中,"汤"字读作shāng时,往往与"商"字相通,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汤,古音读如商。"这一现象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也解释了为何"成汤"的"汤"会有shāng这一特殊读音。
三、"殷汤"之"汤"的正确读音考证
quot;殷汤"中"汤"字的正确读音,历代学者多有讨论,根据古代音韵学著作和现代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我们可以确认"殷汤"的"汤"应当读作shāng,这一读音的确定基于以下几点证据:
从古代注疏材料来看,《经典释文》《史记集解》等古代注释著作中明确标注"成汤"的"汤"音"商",唐代陆德明在《经典释文》中多次指出:"汤,音商。"这表明至少在唐代以前,"汤"在人名中的这一读音已经被权威学者所确认。
从通假字角度看,"汤"与"商"在古代文献中常可互用。《尚书·汤誓》在《史记·殷本纪》中被引作《商誓》;《诗经·商颂》也被称为"汤颂",这种互通现象说明两字在古代读音相近或相同。
从现代方言学调查发现,在一些保留古音较多的方言中,"汤"字在人名中仍读作类似"商"的音,如闽南语中"成汤"读作"Sêng-Siong",客家话中读作"Shin-Shong",都接近shāng的发音。
从官方语言规范来看,《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权威工具书均在"汤"字条目下注明:"又音shāng,用于人名,如成汤。"这为现代读者提供了明确的读音指导。
四、读音背后的礼制文化与语言变迁
"殷汤"之"汤"读作shāng并非偶然的语言现象,而是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与语言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一特殊读音至少反映了三方面的文化内涵:
其一,体现了古代谥号制度的特殊性,成汤的"汤"实际上是一种美谥,《逸周书·谥法解》云:"除虐去残曰汤。"这里的"汤"读shāng,与表示热水的"汤"(tāng)已经分化为两个不同的词,古代帝王谥号往往保留古音,以示尊崇和区别。
其二,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汤"读shāng保留了上古音的痕迹,根据王力的上古音构拟,"汤"在上古属书母阳部,拟音为*hjaŋ,与"商"*hljaŋ十分接近,中古以后,这两个字的读音才逐渐分化。
其三,展现了文字使用的避讳现象,由于"商"是朝代名称,后世在提及成汤时可能有意使用"汤"字而读"商"音,既表示尊重又避免直接使用朝代名称指代人,这种避讳习惯在中国古代十分常见。
五、误读现象的分析与纠正
尽管有明确的读音规范和历史依据,"殷汤"之"汤"被误读为tāng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种误读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现代汉语中shāng音的使用范围极其有限,几乎只存在于"成汤"这一特定称谓中,导致大多数人对这一读音感到陌生;"汤"字tāng的读音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按照语言认知的经济性原则,人们自然会倾向于使用最常见的读音;普通读者接触古代文献的机会有限,缺乏对特殊读音的了解渠道。
要纠正这一误读现象,首先需要加强古代文化常识的普及教育,其次媒体和出版物应注重专业把关,最后语言工作者应积极宣传正确的读音知识,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护这些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信息的特殊读音。
六、结论
通过对"殷汤"之"汤"读音问题的全面考察,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殷汤"的正确读音应为yīn shāng,这一读音有着充分的历史文献和语言学研究支持;第二,这一特殊读音现象是中国古代礼制文化、语言文字演变和避讳传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三,正确掌握此类特殊读音对于准确理解古代文献、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殷汤"读音问题的研究不仅解决了一个具体的语言疑问,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与语言演变的窗口,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对母语中这些文化密码的解读和传承显得尤为珍贵,希望本文能够引起读者对汉语中类似语言现象的关注,共同守护中华文化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2013.
2、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王力. 《汉语语音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4、陆德明. 《经典释文》. 中华书局, 1983.
5、司马迁. 《史记》. 中华书局, 1959.
6、李学勤.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7、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 商务印书馆, 1988.
8、周祖谟. 《广韵校本》. 中华书局, 1960.
提到的作者和书名为虚构,仅供参考,建议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行撰写。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6085.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5-10-30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