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骈(821年-887年),字千里,幽州(今北京)人,是晚唐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作为唐末重要的藩镇节度使,高骈在军事上颇有建树,曾平定南诏叛乱,镇守西川、荆南等地,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其诗作以豪放雄浑、意境开阔著称,展现了武将文人的独特气质,本文将全面介绍高骈的诗歌创作,分析其代表作品及艺术特色,并探讨其诗作在晚唐诗坛的地位与影响。

一、高骈生平与诗歌创作背景
高骈生于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出身将门世家,祖父高崇文是唐宪宗时期平定西川刘辟叛乱的名将,高骈自幼习武,精通骑射,同时也接受了良好的文化教育,这为他日后既能领兵打仗又能吟诗作赋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末社会动荡,藩镇割据,高骈凭借军功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安南都护、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在戎马倥偬之余,高骈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全唐诗》收录其诗一卷,共50首,虽数量不多,但质量颇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高骈的诗歌创作与其军事生涯密不可分,作为长期镇守边疆的将领,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晚唐诗风的细腻婉约与高骈豪放的性格相融合,形成了其诗歌刚柔并济的独特风貌。
二、高骈诗歌的主题内容
高骈的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边塞军旅诗:作为久经沙场的将领,高骈的边塞诗具有真实生动的特点,如《赴安南却寄台司》中"曾驱万马上天山,风去云回顷刻间"的豪迈气概,《边城听角》中"席箕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的苍凉意境,都展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辛与将士的豪情。
山水田园诗:高骈也不乏描写自然风光的佳作,如《春日游东山》"云散晴山几万重,烟收春色更冲融",描绘了春日山色的明媚;《锦城春望》"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烟花匝郡楼",则刻画了成都平原的秀丽景色,这些诗作语言清新,意境优美,显示了高骈对自然的热爱和敏锐的观察力。
咏史怀古诗:高骈的《过天威径》"豺狼坑尽却朝天,战马休嘶瘴岭烟"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太公庙》"青山长在境长新,寂寞持竿一水滨"则通过对姜太公的追忆,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政治的感慨。
抒情言志诗:高骈的一些诗作直接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志向,如《言怀》"恨乏平戎策,惭登拜将坛"展现了作为将领的责任感与忧患意识;《寄鄠杜李遂良处士》"池边写字师前辈,座右题铭律后生"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学问的尊重。
三、高骈诗歌的艺术特色
高骈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豪放雄浑的风格:武将出身的高骈,其诗作往往气势磅礴,笔力雄健,如《南海神祠》"沧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涛"的壮阔景象,《塞上曲》"陇水潺湲陇树黄,征人陇上尽思乡"的苍劲悲凉,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刚柔并济的意境:高骈诗歌并非一味豪放,而是常常在雄浑中见细腻,在刚健中寓柔情。《风筝》一诗"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将风筝的意象写得既灵动又富有音乐美;《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则描绘了夏日山亭的静谧美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审美情趣。
语言精练生动:高骈善于运用简练的语言塑造鲜明形象,如《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仅用十四字就生动描绘了雪景的美丽;《访隐者不遇》"落花流水认天台,半醉闲吟独自来",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音律和谐优美:高骈精通音律,其诗作在平仄、押韵方面都颇为讲究,如《步虚词》"青溪道士人不识,上天下天鹤一只",韵律流畅,朗朗上口;《赠歌者二首》"公子邀欢月满楼,双成揭调唱伊州",音乐性极强,仿佛能听见歌声。
四、高骈的代表诗作赏析
在众多作品中,以下几首堪称高骈诗歌的代表作:
《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此诗描绘夏日山亭的幽静景致,通过绿树、楼台、池塘、微风、蔷薇等意象,营造出一幅色彩明丽、香气袭人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情趣。
《风筝》:"夜静弦声响碧空,宫商信任往来风,依稀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这首诗以风筝为题材,构思新颖,将风筝发出的声音比作音乐,写出了风筝在风中摇曳、声音忽高忽低的动态美,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听觉感受。
《对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岐。"诗人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纯洁美好的向往和对人间丑恶的厌弃,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寓意深刻。
《南海神祠》:"沧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涛,不作奇峰状,宁分触石劳,苍茫空泛日,四顾绝云高,仙驭时来往,无人解织绡。"此诗描绘南海的壮阔景象,气势恢宏,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超凡脱俗的胸襟。
五、高骈诗歌的历史地位与影响
高骈的诗歌在晚唐诗坛占有独特地位,与同时期多数诗人追求绮丽婉约的风格不同,高骈的诗作保持了盛唐边塞诗的豪迈气概,同时又融入了晚唐诗风的细腻表达,形成了刚柔并济的独特风格。
在诗歌史上,高骈上承高适、岑参等盛唐边塞诗人,下启五代军旅诗人,是连接两个时期的重要纽带,他的作品既保留了盛唐诗歌的雄浑大气,又带有晚唐诗歌的深沉含蓄,具有过渡时期的典型特征。
高骈诗歌对后世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武将诗人树立了典范,证明军事将领同样可以在文学领域取得成就;二是丰富了边塞诗的表现内容,将个人情感与边塞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开拓了边塞诗的新境界。
宋代以降,高骈的诗作仍受到文人推崇,如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就曾化用高骈诗句,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也对高骈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直至今日,高骈的《山亭夏日》《风筝》等名篇仍广为传诵,成为唐诗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骈作为唐末著名军事将领,在繁忙的军政事务之余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展现了一位武将文人的卓越才华,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既有边塞诗的豪迈雄浑,又有山水诗的清新秀丽,还有抒情诗的深沉婉约,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通过对高骈诗歌的梳理与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其作品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一位身处乱世的将领对国家的忠诚、对和平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高骈的诗歌创作证明,真正的军人不仅有铮铮铁骨,也可以有锦绣心肠,能够用手中的笔和剑同样出色地书写人生。
我们重读高骈的诗作,依然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他的诗歌穿越千年时光,继续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故事,展现着永恒的艺术价值。
本文地址: https://www.shuiwy.com/a/96369.html
文章来源:im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5-11-27im
2024-03-03im
2024-01-24im
2023-05-29im
2023-06-04im
2023-06-16im
2023-10-07im
2023-06-20im
2023-10-07im
2023-06-19im
2023-06-14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2023-05-25im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
